文/馥儿
01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小说中的福贵,不禁引发我对苦难的思考。
在社交软件盛行的今天,生活近乎遭受强奸,硬生生的,被贴上好与坏的标签。
那么,所谓过得不好的那群人,是不是就该自卑?
02
闺蜜
毕业后签了一家深圳上市公司,只身一人去了那座不夜城。
在朋友圈的更文也大多是各式美食美景或是出入其他高大上的场所,令人羡慕不已。
我们都以为她刚毕业就能拿着十万多的年薪,可以肆无忌惮的开启自己的旅行,这开挂的人生,日子过得一定舒坦。
电话提及,她说:
哪有那么多光鲜亮丽,
不过是,没人愿意听你哭诉生活的苦,顶多又增添一个闲谈的话题而已。
所以,我过得苦,没必要让他们知道。
刚到深圳,每月的房租是她最大的开销。
不好意思开口跟家里要钱,饿了,就去楼下便利店买点饭团,遇到有人请客才能吃顿好的,把自己的肚子装的满满的。
来深圳半年多,发工资的那天,她终于舍得给自己添件衣服。
一次,去别处讲完课已经晚上11点了。
路上的人寥寥无几,一个推销员拉着她一个劲儿的推销产品,她有点害怕,又不熟悉地铁线,索性随手搭了出租。
一路假装电话里告诉家人,已经走到了哪里哪里,还有多久能到……终于安全到家,自此,她再也没敢晚上出过门。
也曾因为工作压力大、想家,在地铁上哭了一路。别人看她,跟看勺子一样(新疆方言,指不正常的)。
她说,没有谁过得比谁好,大家都在各自的战场上拼杀,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03
H学长
是我遇见的第一个大龄考研人。
成熟的穿着让他在图书馆里众多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健身房的再次碰面后,我们熟络起来。
他大我六届,算来,有三十岁的样子。大四那年,一战,由于数学没过线,就先工作了。
五年后,因为不想安于现状,又重拾起考研的梦想。
已奋斗出一套房的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职备考。回母校,租房,背书包,吃食堂,重新过起三点一线的生活。
正当考研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恰逢农忙硬被家里叫回去,干了一个月的活儿。再返校,已是临近考试。
最终,遗憾没能去成武大,也不甘,略次的调剂。回到工作岗位三个月后,再次辞职,返校备考。
他说,无论如何都要考上研,曾经已经放弃过一次了,如今,再也丢不下……
他瞒着父母辞职的事儿,又一次踏上了考研的征途。
期间,他哥哥资助了他5000元,并提醒: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再到后来,他不得不通过透支信用卡,来维持基本生活。
那时,学校的检查很严,出入校门必须出示学生卡。
H学长的原话是:
“我每次亮出那张07届的老脸,门卫大叔都笑了,挥挥手就让我进去。看来,也没啥需要蒙混过关的了。”
不仅如此,连图书馆也因为教工人手不够,被迫关闭,只有教学楼留给学生自习。
其实,这还不是最惨的。
更悲催的是,教学楼的公共教室,大多早已分配到具体的班级,一般人根本进不去。
H学长实在没地方看书了,找到我,托我联系学弟学妹看能不能提供一个座位。
一番折腾后,终于有了一个学习的地方。
他曾在二战群里发消息说:
“在这里,出出进进总是我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偶尔,会和食堂打饭的大姐聊两句。能在群里这样跟你们倾诉,我觉得很满足。”
一年后,考研结束,他才搬离了学校。
04
我也曾因为考研失利,一度跌入低谷。
在多方鼓励下,才得以重振旗鼓。
说白了,
我们,读书、学习、健身、旅行……,
搜寻兴趣,挖掘潜能,持续投资,不断输入。这么拼命,为的,就是身体和灵魂的升华。
可,活着,哪有什么好坏标准。
没有一路开挂的人生,更没有走不到尽头的糟粕。光鲜或黯淡,只是每个人经受的苦难,转化成的回馈形式不同罢了。
管他谁好谁坏,找准方向,努力就是。
那些,所谓过得不好的人,请别自卑,你不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