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75256/e497ae69017a1abf.jpg)
——现在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为何写作,我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加接近真实。
——事实是从来不会陈旧过时的,而看法却总是会陈旧过时。
当我们抛弃对事实做出结论的企图,那么已有的经验就不再牢不可破。
我们开始发现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
这时候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就更为接近真实了。
当我们就事论事地描述某一件事情时,我们往往只能获得世界的外貌,而其内在的广阔含义则昏睡不醒。
——文学的不断改变主要在于真实性概念在不断改变。
——当文学所表达的仅仅只是一些大众的经验时,其自身的革命便无法避免。
任何新的经验一旦时过境迁就将衰老,而这衰老的经验却成了真理,并且被严密地保护起来。
在各种陈旧经验堆积如山的中国当代文学里,其自身的革命也就困难重重。
——任何新的发现都是从对旧事物的怀疑开始的。
——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为了装饰。
——首先出现的是叙述语言,然后引出思维方式。
——生活事实上是真假杂糅和鱼目混珠。
这样的认识是基于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客观。
生活只有脱离我们的意志独立存在时,它的真实才切实可信。
而人的意志一旦投入生活,诚然生活中某些事实可以让人明白一些什么,但上当受骗的可能也同时呈现了。
——自我对世界的感知其终极目的便是消失自我。
人只有进入广阔的精神领域才能真正体会世界的无边无际。
我并不否认人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消解自我,那时候人的自我将融化在大众里,融化在常识里。
这种自我消解所得到的很可能是个性的丧失。
——对于在现实中死去的人,只要记住他们,他们便依然活着。
另一些人尽管继续活在现实中,可是对他们的遗忘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死亡。
——事实上我们真实拥有的只有现在,过去和将来只是现在的两种表现形式。
——我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某人所说:作家与作品之间有一个叙述者的存在。
在叙述过程中,个人经验转换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述,让阴沉的天空来展示阳光。
——日常语言是消解了个性的大众化语言,一个句式可以唤起所有不同人的相同理解。
那是一种确定了的语言,这种语言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无数次被重复的世界,它强行规定了事物的轮廓和形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