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理论,出处来自于比尔翁肯的一个理论——背上的猴子,这里的“猴子”,是指“下一个动作”,是指管理者和下属在处理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他使用了一个日常工作中非常普遍的情况,管理者在进入工作场所后,总有员工跑到自己面前说:“我昨天的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请问该怎么解决?”这个时候,很多管理者会发现,当你听完下属员工的工作汇报后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你原本计划好今天要做的工作也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在这个过程里,本该在下属悲伤的猴子,你在谈话中因为表示要考虑一下,猴子的两脚就从分搭在两人背上,变成转移到管理者的背上,这是,属下就成了监督者,时不时地跑来问一下,那件事情怎么样了。于是,管理者会收养越来越多的猴子。
翁肯提出的猴子管理法则,目的在于帮助经理人确定已由适当人选在适当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当然,这个法则只能运用在有生存价值的猴子身上,不该存活的猴子,就狠心把他杀了吧!
对于猴子管理理论,在应用中,我的学习心得是:
1、锁定责任,指导下属,建立完整的流程体系,责任精确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个员工都要做到求责于己,对结果负责,做到责权利对等。在工作中不能一杆子捅到底,通过建立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流程与机制,让员工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2、学会授权,选择合适的人,清楚地划分授权内容,提供指导思想及主要方向,周期性地检查和沟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给予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提高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
3、时间管理,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做更多的有用功,分清事情轻重缓急,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既有功劳,又没苦劳的高效执行者。
正常的团队应该是抢着“猴子”背负,而不是千方百计的防止别人的“猴子”窜上自己的肩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