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IA学习力」《心流》便签14,侯蕾

「RIA学习力」《心流》便签14,侯蕾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1:17 被阅读19次

说明:《第十章 追求什么的意义》,开篇讲明意义是什么,意义与心流的关系,要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然后从培养方向感、下定决心、重获内心和谐、一贯的人生主题四个维度上讲述如何做到。每一小块内容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并且为我们树立了赋予人生意义,才能使生命璀璨理念。

我挑选了为什么的内容作为补充阅读,然后在下定决心模块中挑选了一个拆页。

补充阅读

常见网球选手在球场上完全投入,充分享受打球的乐趣,但下球场他们就变得闷闷不乐、难以相处。毕加索从绘画中得到很大的乐趣,但一搁下画笔,他就变成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西洋棋怪才费舍除了下棋,做其他事都显出无可救药的笨拙。不计其数类似的例子都在提醒我们,能在一种活动中达到心流,并不能保证这个人在人生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会有相同的水准。

如果我们能从工作和友谊中找到乐趣,并且把每一次挑战都视同磨炼新技巧的机会,生活带来的回报当然会超过一般的水准,但这仍然不足以保证我们会达到最优体验。不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衔接的活动,只能产生支离破碎的乐趣,这时我们还是抵挡不住突如其来的袭击。即使最成功的事业,最令人满足的家庭生活,早晚也会枯竭;对工作的热情会逐渐冷却,配偶会离开人世,孩子也会长大离家。因此,我们必须完成控制意识的最后一步,也就是达到最优体验。

这一步要做到的就是,化整个生命为统一的心流体验。如果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所有其他目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而存在,他就会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 那么所有的行动与感受就会形成蔚为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的部分也会契合无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每种活动都深具意义。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它可能成为啤酒瓶收藏家、找出癌症疗法或纯属生物本能——希望儿女过得好,光耀门楣。只要方向明确,行动规则清楚,并能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任何目标都能使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何谓意义

“意义”是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意义”本身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词可以做三种解释,说明达成最优体验的最后步骤。第一种解释指涉一个目标或重要性,例如在“人生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中,“意义”一词反映一种假设,即事件之间基于一个最终目标而互有关联,它们有一种现成的秩序和联系。这一假设的前提是,各种现象都不是随机发生的,都遵循一种可辨识的模式,指向一个最高的目标第二种解释指的是个人的企图,例如“她通常都是好意”这句话里的“意”已经认定,一般人会在行动中泄露他们的目的,通过可预测的、表里一致、有秩序的方式,表达真正的目标。最后一种解释指的是一种有秩序的资讯,例如,“耳鼻喉学意即从事耳朵、鼻子、喉咙等方面的研究”,或“黄昏时满天红霞,意即明天会有个晴朗的早晨”,这两句话里的“意”即赋予不同字句对等的地位,界定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澄清不相干或互相矛盾的事件,并确立其间的秩序。

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上面所介绍“意义”一词的三种解释,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创造意义。肯定人生有意义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富于挑战性、足够凝聚他们全部精力的目标,人生意义就建立在这个目标之上。

拿破仑与特蕾莎修女

有些人能够经由同样的方式,把一生中的精神能都集中于一点。各个独立的心流活动能把看似不相关的目标,结合成一场无所不包的大挑战,使一个人一生中做过的每一件事,顿时有了方向。建立方向感的方式很多,拿破仑追求权力,一将功成万骨枯,赔上了数十万法国士兵的性命:特蕾莎修女奉献一生,帮助无依无靠的人,以信仰为基础的无条件的“大爱”,赋予她人生的方向,建立了一种超乎理解的精神秩序。

从纯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拿破仑和特蕾莎修女的内心方向感均属于相同的层次,都可视为最优体验。但两者之间明显的差异,使人不得不考虑一个道德上的问题:这两种赋予人生意义的方式,各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结论可能是:拿破仑使不计其数的生命陷入混沌,特蕾莎修女却缓和了许多人的精神熵。我们在此不打算对行动的客观价值进行判断,我们关注的是:统一的方向感为个人意识带来什么样的主观秩序。“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老问题的解答顿时变得很简单。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寻求意义”:不论它的本质,不论它来自何处,只要找到一个统一的大方向,人生就会有意义。

意义的第二种解释与企图的表达有关。这个解释也适用于把整个人生转变为心流活动,并从中创造意义的情况。找到一个能统一所有目标的方向还不够,我们仍必须不屈不挠地面对随之而来的每一个挑战。方向需要奋斗,企图一定要化为行动,这就是追求目标的决心。一个人制定的目标完成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让自己的精力消散或浪费掉。哈姆雷特说:决心的本色在顾虑的阴影下变得苍白……气壮山河的冒险……也失去行动之力。”一个知道该怎么做,却无法打起精神实践的人实在很可悲,所以英国浪漫诗人布莱克说:“心中有欲望却不付诸行动的人是在毒害自己。”

追求意义的第三种方式,是前两种的结果。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

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圆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拆页十六  P363

选择《第十章 追求什么的意义》

行动、反省相辅相成

对经验进行独立反省,实际评估各种选择机会及其效果,一直被视为追求美好人生的最佳途径。不论是躺在心理医师诊疗室的长椅上,不厌其烦地发掘饱受压抑的欲望,并把它整合到意识之中还是像耶稣会修土的良心考验一般,每日数次反省自己的言行,严格检讨过去几小时内所做的一切,是否符合长期的目标;各种建立自知之明的方法,都以增加内在的和谐为目标。

最理想的方法其实应该是,行动与反省相辅相成。行动本身是盲目的,光靠反省又流于缺乏行动力。在为一个目标投下大量精神能量之前,应该先提出几个基本问题: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吗?做这件事会有乐趣吗?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仍然能从中得到乐趣吗?我和其他人,必须为它付出的代价值得吗?完成这件事以后,我还会喜欢自己吗?

「A2,规划运用」

请运用拆页中的问题,对你参加《心流》便签输出活动反省,追问一下这件事情和你的人生意义的关系。说明,每个问题之后都有一些补充提问,帮助思考拆页中的问题。

1)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吗?(追问意义,这件事与我的人生目标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非常非常应景,前天晚上决定要花两天的时间把之前落下的八篇作业全部都补起来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仅仅是因为超超和真姐说在群里要发红包吗?接连两天紧绷的状态,连早起之前都会做好几个梦,生怕错过了时间来不及。甚至把和孟刚的约谈推迟了一小时。

其实为什么会这么执着于把作业补起来?

一来是因为“我想完成这次的作业”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一直惦记着这是“我答应过自己的事儿”,所以拉作业的这一周一直惴惴不安。

另一方面,之前天天按时完成作业,即使是拖到晚上十一二点也要把作业完成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很舒畅、非常欣赏自己的成就感,这不仅仅跟作业的形式有关,还因为在梳理“心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的状态非常美好,一直吸引着我。

《心流》这本书我一直都很想看,但是总是因为种种借口没时间啊,来不及啊,没有去看,在第一周真姐给出的拆页里,我很欣喜的发现了一些我以往拥有的但不太自知的东西,通过梳理变得清晰、能变成必然、从必然变成规律,让我有非常大的收获。这是我非常期待的学习和输出的状态,我不仅要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并且还想用这个所以然为自己所用,让我能够不断的有意识的看到自己一步步变好,这是我的人生目标,而更多的了解心流,做到心流无疑会帮助我做到更好的去实现这一点。

2)做这件事会有乐趣吗?(追问心流,带给我的乐趣是什么?)

有啊,即使熬到每天11点才写作业,这一天中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我花时间跟别人去讨论,对其中任何一点点的小纠结都不放过,想整明白;我不肯随意的写两句应付作业,一定要自己真的能通透其中的道理才会落笔,这都是因为他会给我带来心理上的成就感,再重新一遍一遍去看自己写下的文字的时候,我都会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随意的去应付她,而是真的把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考融入其中。

3)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仍然能从中得到乐趣吗?(追问可持续性,你的可预见将来是什么?)

是的,得知了关于心流的规律,我会有意识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应用它。对我来说,不仅是对自己的影响,也是对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是我想要的状态,也是我希望给孩子传承的品质,它关乎人生的幸福。所以我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持续践行,推动心流体验不断重复出现,让每一次体验心流成为我宠爱自己的方式。

3)我和其他人,必须为它付出的代价值得吗?(追问必须性,你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你获得的价值是什么?)

此刻我能想到的付出的代价,一来是时间,二来是要克服一些旧的、强大的习惯,比如更主动的选择一些看起来没那么容易、会对我有挑战、可能过程会让我觉得痛苦的事情。比如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能完成作业的习惯……

这些代价非常值得,因为我也早已厌烦了自己的拖拉借口,如果从源头上改变,让它成为我主观上积极享受的选择,每一次完成以后,我都会拥有双层的收获:工作任务完成的自我效能感,在过程中体验到的幸福的心流——这样的生活,不仅仅是过日子,而且是在享受每一天!

4)完成这件事以后,我还会喜欢自己吗?

完成这件事,我会在每一天都变得更喜欢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IA学习力」《心流》便签14,侯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yq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