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这一篇报道应该是全书精华了,感谢张立宪的眼光,在06年就看到现在红透半边天的相声大师。现在对郭的采访是多了,也变得程式化,而在起初的一切,都显得生涩和纯朴。
日本媒体在当年追随着福原爱,从她7岁开始一直到名满天下,一个运动员的前半生都在观众眼前。不知有多少人对着这个纪录片感慨万千。也感谢这个编导慧眼识真,能够记录到当代日本最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之一的人生轨迹。
这种人生的记录,其实不管是名人还是凡人,都能引起足够的眼球,当年《楚门的世界》轰动一时,不单单是因为编剧的构思巧妙,更是揭露了我们某种人性的本质。一种被称为偷窥癖的心理现象,我们喜欢明星隐私,喜欢打听隔壁老王的趣事,喜欢下载各种视频直播软件,不停地刷新朋友圈的更新,难怪会有学者认为文明的发展起源于人类的八卦。
在社会价值观空前一致的气氛下,会有两种表现,一种就是万马齐喑,表面兴欣向荣,私下谁都在等着出头鸟;另一种就是真的表里如一,奔流到海不复回,生死同路。明显大家都不想随着隔壁老王倒大霉,因此,都想看看他在干什么,所以便有了偷窥心理。那些强出头的,即便不是强出头,被推出来的,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的小孩,显得天真而可爱。即便有欣赏者,也是默默赞其勇气可嘉,要是大家都群起而呼之,那就成巴士底狱了。
郭德纲说的当年的那些苦难,很多都放在了他的作品里面,特别是《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真是说的淋漓尽致,本书也特意把这段相声全文收录,恐也是此意。过五关斩六将,现在他是出来了,有大批前呼后拥的簇拥,所以不那么可爱了。虽然现在郭德纲还是反应机灵,古法出新,段子幽默,但相比当年凭着那股可爱劲而出来的作品,还是少了那份灵气。自古英雄出少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不由己,现在的郭德纲怕是会这么说,德云社也早已成为一个品牌。前段时间去天桥听相声,几十颗瓜子都能卖到50元,相声说到奢侈品的级别了。当年可以凭借一人之力,所以天不怕地不怕,出走天津,最不济就灰溜溜回来,也没人会在火车站多看你一眼。可惜的是,当拖家带口的压力不断袭来,那份初心早就冲淡了,再醇的酒,也经不起一次次兑白开水。在当年我们需要郭德纲来刺激相声,不断去翻新已经变成咸鱼的艺术,不论用古法,还是新案,他占据一席之地,而在之后,我们希望有另一个小郭、小李、小马来继续翻炒。不用担心艺术在某段时间的衰落,毕竟没有长青的树,就像股票曲线,起起落落太正常,需要担心的是下一次起来是什么时候,那个人他叫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