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风】国学与传统文化悦读
《庄子》—内篇—大宗师—小结

《庄子》—内篇—大宗师—小结

作者: 微微读书圈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22:16 被阅读4次
《庄子》—内篇—大宗师—小结

【解析】

本文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

“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 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作“道”。全文可以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是之谓真人”,虚拟、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第二部分至“而比于列星”,从描写“真人”逐步转为述说“道”,只有“真人”才能体察“道”,而“道”是“无为无形”而又永存的,因而体察“道”就必须“无人”“无我”。这两段是全文论述的主体。第三部分至“参寥闻之凝始”,讨论体察“道”的方法和进程。第四部分至“蘧然觉”,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第五部分至“天之小人也”,进一步讨论人的死和生,指出死和生都是“气”的变化,是自然的现象,因而应“相忘已生,无所终穷”,只有这样精神才会超脱物外。第六部分至“乃入于寥天一”,说明人的躯体有了变化而人的精神却不会死,安于自然、忘却死亡,便进入“道”的境界与自然合成一体。第七部分至“此所游已”,批判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儒家的观念是对人的精神摧残。第八部分至“丘也请从而后也”,论述“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进入“道”的境界的方法。余下为第九部分,说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为之力所安排。

相关文章

  • 《庄子》—内篇—大宗师—小结

    【解析】 本文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 “宗”指敬仰、...

  • 读书笔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内篇 大宗师》

  • 低质量的恋爱,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题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1) 记得还在念大...

  • 读庄子,第十四篇

    内篇.大宗师 今日读到大宗师,想来庄子的内篇已经读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这在之前是想也不敢...

  • 庄子·内篇·大宗师

    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

  • 成年人的相处模式

    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 庄子·内篇·大宗师 一...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太阳出来,为了生活出去,太阳落了,为了爱情回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

  • 用不同的角度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 意思是比喻河水干涸,两条鱼为了生存,...

  • 何谓真人----庄子14 《大宗师》之一

    庄子内篇的《大宗师》应该是除了《逍遥游》外,我最期待读的一篇。原因有三: 一是:本来的文学常识里,知庄子的《大宗师...

  • 《庄子》—内篇—大宗师—1

    【题解】 《大宗师》是讲能遵循“道”而生活的人,他们以“道”为师傅。庄子描述了古代“真人”的样子,平淡、自然、天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内篇—大宗师—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j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