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38775/8f10d9b5725be898.jpg)
1
宋代的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不读书的人,觉得此话言过其实,读书怎会跟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经常读书的人,会觉得此话并非夸大其辞。
读书就像女人化妆,有的女人,不化妆不出门,即使下楼到菜市场买菜,也要轻施薄粉,淡妆示人,否则就觉得素面朝天,无脸见人。
读书亦是如此,几日不读书,心便像长了草,一片荒芜;眼睛像蒙了一层荫翳,模糊不清;脸庞亦觉得落满灰尘,蓬头垢面,心有戚戚,惶惶不可终日。
2
贺拉斯说:“我们的财产,一件件被流逝的岁月抢走。”
初读这句话,似被什么东西冷不丁地扎了一下,生疼生疼。
不知不觉中,容颜像丝绸一样光滑,肩背像大山一样宽厚的父母,白发斑白,牙脱齿落,步履满跚,颠颠倒倒说着重复了无数遍的话,摇摇晃晃地端起碗筷,涎水顺着口角滴下。
就这样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风蔽雨的父母——老了。
你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孤独无助地躺在病床之上,岁月一点、一点、又一点的从你手中夺走了他们,你空有一腔勇气,却浑身绵软没有还手之力。
就这样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如一缕轻风,飘逝,飘逝,永永远远地消逝在亘古的永恒和苍茫的天地间。
岁月,抢走我们的又何止这些?
明人宋懋澄云:“自七岁至今日,识见日增,人品日减,安知增非减而减非增乎?”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根根银发和条条皱纹,还有赤子之心的丧失。
一个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少年,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左右逢源唯利是图,变得背信弃义满身戾气,只能透过迷蒙的风沙,回首依稀望见自己清瘦干净的身影。
想来,怎不另人心痛。
在生疼生疼中,读一读书吧!
史铁生戏称,自己的职业是生病,这样一个被病痛纠缠折磨了大半辈子的人,即使在病床上也从未停止对生命的思索和写作,《病隙碎笔》就是这样在病痛稍稍得以缓解的间隙诞生的。
苏东坡,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上天赋予了他聪慧的大脑和超出常人的智商,同时也把遇事则发无暇思虑的率真一起赋予了他。
他一生颠沛流离了大半个中国,在花甲之年依然穷困潦倒地生活在四海茫茫的海南,可即便如此,他随遇而安,旷达乐观,读他的文章没有颓废牢骚,反而用一颗豁达的心温暖着关心他的朋友。
在字里行间,在书页的翻动中,在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你会发现,自己坚定了,从容了,达观了,也更爱这个世界了。
3
张爱玲的《第二炉香》中,主人公罗杰是一名教师,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介绍罗杰:“ 十五年来,他没有换过他的讲义, 物理化学的研究是日新月异地在那里进步着,但是他从来不看新的教科书。二十年前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听读的笔记,他仍旧用做补充教材。偶尔他在教室里说两句笑话,那也是十五年来一直在讲着的。炭气有炭气的笑话,轻气有轻气的笑话,养气有养气的笑话。”
我很怕空有年轻的皮囊,皮囊中却有一颗暮气沉沉,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心灵。
我很怕自己也像罗杰一样,站在讲台上,拿着十几年前的教案,说着十几年的话,还有十几年不曾更新的知识体系,更怕自己气宇轩昂振振有词地向学生大谈读书之大义,课下却把自己向学生兜售的道理抛到九霄云外。
于是捧起书本,清新的早晨,静谧的夜晚,纸张的翻动中游走不定的心变得温顺而慰贴。
读书虽去不掉你脸上的暗黄和皱纹,改变不了你暂时的贫穷和困窘,改变不了现实的残酷无情。
但可以改变你的心境,你可以从容不迫的正视时光的流逝和衰老,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折磨了你千百次的世界,可以超然淡定地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还可以一次又一次遇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