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台风眼效应”

作者: 逃了一马 | 来源:发表于2015-12-15 13:24 被阅读157次

    早上起来给女朋友发了条微信。

    她一直没回。

    于是心中挂念着,难免焦虑,整个人都不好了。

    傍晚的时候终于收到回复,原来她一直在睡觉。

    想起自己白天的担忧,想到一句俗语,皇帝不急太监急!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经常是旁观者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当事人却岿然不动,稳如泰山。

    气象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台风眼”。因为台风眼外围的空气旋转剧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入到台风的中心区内,所以台风眼总是很平静,晴空万里。

    借助上面的概念,心理学提出了“台风眼效应”,即在时间维度上越接近高风险时段心理越平静;在空间维度上越接近高风险地点心理越平静。

    拿今天的事情来说,我算是处于台风之中,而我女朋友则位于台风眼。引起这场台风的原因,则是对于女朋友没回微信一事的各种揣测想象剧烈碰撞发生出一个思想的气旋,从而带起一股焦虑风暴。而事件的中心人物,我的女朋友,睡得像死猪,自然不会遭受这股风暴的影响。

    下面的一些研究可以更好的说明这个心理学现象。

    2003年的SARS导致全国性的焦虑和恐慌,有学者做了一个关于SARS危机中公众理性的研究。研究者通过问卷的方法测量了当时被划为疫区的北京地区的隔离区和非隔离区以及非疫区的重庆地区共344名学生的焦虑水平、生活受干扰程度等变量。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趋势 :在焦虑水平上,疫区的隔离区(北京)<疫区的非隔离区(北京)<非疫区(重庆)。这表明疫情越严重的地方,人们的焦虑水平反而越低,情绪越平静。

    这是一个反常识的现象。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科院研究学者在震后1个月对非灾区和灾区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大规模调查,以探索并检验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否产生了“心理台风眼”现象。研究者调查了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一般受灾地区(成都市区、温江、遂宁、乐山、天水)、重灾区(德阳市区、中江、武都、文县)和极重灾区(汶川、 绵竹)共11个县市居民共l720人,以 及北京、湖南和福建等3个非受灾地区 居民共542人。询问受访者以下两个问 题 :

    (1)如果恢复到灾前的生活水平, 需要多长时间(年);

    (2)如果恢复到灾 前的生活水平,每户受灾家庭需要多少资助(元)。

    结果显示,非灾区的居民对恢复年限的长短和所需资助金额大小的估计都显著高于灾区居民。

    关于“台风眼效应”的解释有很多,这里说一下个体知识经验假说。

    个体知识经验说是指个体对现实所形成的概念来自于这些概念与其他某些真实标准的比较验证过程。当没有直接的个体经验时,标准的形成可能来源于媒体等间接信息;而有直接个体经验的个体,则会根据直接体验形成概念标准。还有研究表明当危机发生后,在相同的信息模糊的条件下,对于有直接经验的个体,尽管这种直接体验本身并不令人愉悦,甚至带有强迫性 , 但直接体验本身会给个体提供相应的客观感受,往往这种客观感受能够矫正由信息模糊所造成的那些被扩大的心理恐慌。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准备和同学一起骑行川藏,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反应剧烈,坚决反对。由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在他们的印象中,藏区各种打砸抢烧事件,加之那时候雅安地震才发生不久,骑行川藏在他们眼中与鬼门关无异。然而,那个暑假我以兼职打工为由,没有回家,偷偷摸摸地骑上了318线。不得不承认,在上路前对于即将展开的旅程,还是有很多担忧的,但随着骑车上路,这种忧虑逐渐消失不见。第一天到达雅安时,亲睹许多震后的断壁残垣,但在当地人脸上全然见不到抑郁焦虑的神色,他们带着平和的笑容,热情地为我指路。再后来于拉萨晒着太阳,和人们聊天,打砸抢烧原来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谈起时风轻云淡。而距离藏区两千公里之外的人们,却还在为生活在拉萨的他们忧心重重。

    正因为间接得来的知识带有虚假和夸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向往着旅行,想去发现更大的世界,体验丰富精彩的人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气象学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双台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距离不远的气旋互相影响的状态,若两个热带气旋有强弱差距,则较弱者会绕着较强者的外围环流作旋转移动,直到两者距离大到双台效应消失,或到两者合并为止。

    如果把双台效应类推到情侣关系当中,想想就很可怕,异地恋的情侣应该深有体会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中的“台风眼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mu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