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父母爱情》里,暮年的安杰听到儿子要带着女朋友探访的消息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她心事重重。听说那个女孩儿是唱戏出生。人未相见,心底里已经厌恶,门第悬殊,先替那女孩儿扣了十分。
这个十分只是基础,接下来,相见时相貌评判,餐桌礼仪失衡,以及看到那女孩站在镜子前面描眉抹眼,最绝的居然在军区大院里吊嗓子,这聒噪让安杰彻底爆发,来了个正面冲突。女孩完败,落荒而逃。
如果换个角度看,人家女孩子也并未有什么毛病,甚至,如果换了一家普通老百姓的婆婆,早一桌子好菜,一脸欢喜地侯着女孩子上门。这女孩子可能是落到他们家白杨树上的凤凰,婆婆甚至怕自己家不是梧桐树,守不住金贵的凤凰。
同样的婆媳剧情,电视剧《门第》里,婆婆对媳妇的各种疼爱,未必都是真的,只是怯于对方家庭出生的悬殊。
豪门金锁匙男娶贫家女或者穷小子娶公主妻这种事儿,小夫妻双方未必有什么问题,争议的焦点,舆论关注以及旷日持久的相对,都集中在婆媳大战里。
论生活经历,媳妇未必是婆婆的对手,但是论学历和知识,媳妇似乎又更胜一筹。
婆媳的较劲,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已然开始。婆婆也好,媳妇也罢,先在自己的心里,给对方画好了像,又在生活交集里,一一给这画儿填上颜色。好家伙,居然跟自己想象里一模一样。
中国传统自古讲究的门当户对,有着相当高明的道理。一个阶层里的婚姻,在生活层面上的见地、习惯、眼光、审美等等方面一致,对对方的期许也都趋于一致。这一致性,多多少少,会使婚姻达到某一层面的平衡与和解,生活里的矛盾,口舌之争,也就少了许多。生活风平浪静,即便婆媳暗地里过招,也会保持表面的一团和气。
说到婆媳关系,总免不了把那个维系婆媳关系的男人拉出来溜溜。双方都使出十八般武艺,用了最大的劲儿,试图把这男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此时,平日里那个诸事不理的男人,须得用了十二分的精力,来掰扯这个烫手山芋,把两个人的糊涂账算个清楚。
婆婆大使亲情之计,媳妇则是激情加爱情。男人左手是肉,右手是肉,哪怕一个轻轻的责备,都令一方伤心欲绝。在获胜方眼里,可不管这么多。这男人跟自己同仇敌忾,属一个战线壕里的革命同志。从此,婆媳大战时,获胜方耀武扬威,气焰又嚣张起来。有时候,这男人是跷跷板,一时偏左,一时偏右,那他的日子,便总要承受两个人的重压,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左右摇摆。
其实男人才是战争的关键人物,男人需要在最初确立关系的时候,把弱的一方,保护起来,把自己的态度表达得执意而坚决,不给另一方看轻的机会。唯有如此,婆媳双方,也会暗自在心里掂量,该不该发动这场战争,以及,自己胜算的把握有几分。
无论如何,一个拎得清的男人,会把这战争化大为小,化小为无,把有形的,无形的战争摆平。而一个和稀泥的男人,便只好永远两手泥乎乎地搅呀搅,越搅越成一摊泥。再也掰扯不清。
平息战争的最好方式,便是不相见。若是不相见,便可不相怨,若是不相怨,便可不相厌,若是不相厌,便可不相战。
不相见的时日长了,具体的两个人,便会想起对方的种种好来,对方此时成了墙上的贴画儿,有种意境里的美。
从战争到念念不忘,是个距离问题,又是个生活艺术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