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书与书评书评Review
《引爆点》带来的一些思考与总结

《引爆点》带来的一些思考与总结

作者: 世程去哪儿 | 来源:发表于2015-06-11 22:54 被阅读360次

关于引爆点这本书还是经由老罗的锤子发布会得知的,所以在这里还是抽出一些时间补一下这几本书。才能算得上称职的锤粉吧

文章说到的引爆点也就是我们之前熟知的临界点。当状态达到临界点之后,信息就发生了剧变,从而引爆流行,流行有三大特征:传染性,微小变化产生巨大效果,突发而非渐进

引爆流行有三大法则

一:个别人物法则:

你需要去人群当中寻找到有代表性的核心人物,而个别人物又分作三个种类,联系员,内行,推销员。联系人总是以社交为乐趣,他们具有庞大的社交关系网;而内行,他们以帮助他人为乐趣,他们对信息具有偏爱,称之为信息经纪人,在社交圈子具有权威性;最后谈到的推销员,他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之间通过情绪影响他人的决定

心得:联系员更像个旁观者,天性集好奇心,自信心,活力于一身。他们的观察力惊人,他们善于人际间的弱关系

内行看起来像是个快乐的间谍,他们真真切切是助人为乐。正是内行的存在才保证市场的健康运行,在产品设计中却能设计很多内行陷阱,来得到正确的反馈并且逐步改善。放到目前开来更像一个产品的种子用户,比如说锤子手机的第一批用户

推销员,你所能感受到的是他的朝气,热情,魅力,可爱。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们拥有如此富有说服力的原因在于那些微妙,隐蔽以及没有付诸于语言的东西。非文字暗示要比文字暗示更加的重要,所以要注意观察与模仿

二:附着力法则

信息的内容也非常的重要,比如让金盒子进行互动广告的邮购触发,破伤风疫苗传单增加地图和时间表巧妙的把破伤风一事安排到学生生活中。其实在广告宣传中,或者说产品设计中,多注重一些细节,现在很流行的是场景时代的到来。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客户的位置,更加能提高信息传播的附着力

《芝麻街》实验恰恰又告诉我们面对任何的研究,都要将其转换成可以量化的数据才足够严谨,在当今时代注意力才是稀缺品。

心得:附着力的界定在很大程度是违反直觉的,这与传统的广告的原则有所违背。比如说在边缘时段放金盒子探宝,一遍遍的重复增加记忆。这让我想到脑白金那种恶俗广告,广告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好的广告让人会心一笑,甚至有教育意义。而想到孩子在当今中国还置身于这样或那样的广告污染之下,还是让人汗颜

三:环境威力法则

流行潮的出现离不开适当的时间与地点,比如纽约地铁通过环境的清理来达到犯罪率降低的目的,那些开不见的细枝末节往往是引爆犯罪的导火索。与其说犯罪是道德沦丧,不如说犯罪是属于一种人格类型,这种人对社会规范认识不清。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内心状态

心得:我们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忽视具体情境起的作用,往往的得到的行为的真实原由是自欺欺人的。关于基本归因错误(其实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也曾探究到这个问题),我们常常高估性格因素却低估具体情况和环境因素。我们应该多从环境的一面寻找答案,因为我们往往对于人际暗示要比环境暗示更敏感。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多面性,一种情况必是为另一种服务的。性格像是在某个环境下的自然流露。而性格稳定一致,往往是因为拥有很好的控场能力,很多人解读为气场。

我们走过的街道,接触的人,都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150人的组织形式

150人作为高效率组织形式的引爆点,小范围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远大于老板的压力,并且协作建立在信任与亲密关系的基础上。

心得:组织其实看成一个新形成的生物,他们拥有集体记忆,拥有协调和执行的器官

流行鞋给人带来的商业启发

由于信息在传播中,事实的歪曲普遍存在,所以把革新的意图转变成普通大众能明白的语言很有必要。在商业推广以及毒品和性病问题的控制上,往往需要做的是找到其中的联系人,推销员,内行。抓住流行的趋势,毒品通过超级中介商用新注射针头代替旧针头,从而控制艾滋传染。流行鞋公司通过中继联络员这样的内行,在时尚还未成势之前,推出产品。正如文章所提到的如果一个东西能够流行下来,你一定能发现蛛丝马迹。练就自己的观察力还是很有必要的,所谓万物可察。

个案分析带来的思考

自杀在一个区域的流行,告诉我们行为往往是一种信号,这种信号映入在集体记忆当中,从未触发流行

鸡汤部分

那在有限的资源中如何引爆流行呢?

1你需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关键方面,比如乳腺癌预防的宣传选择在美容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分析人群特点以及时间段,地段。找到在传播过程中的个别人物,改变传播环境,更换信使,甚至修改信息本身。取巧之计往往花费不多,却方便灵活,解决问题

2世界并不是我们直觉中的世界

3引发流行基本的信念,即制造变化是可能的

重新认知问题

艾滋病的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甚至说不能说是疾病现象。其实生活纠结难缠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假如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有时并不是解决不了,只是时机未到

新的挑战

1.理解于世绝缘的一代,一种流行产生与世界绝缘,一种流行产生于对世界的模仿

2.注意信息交流的免疫,各式各样的信息嘈杂,产生了免疫力,所以在广告的时候是否要考虑到免疫力呢

3寻找内行,内行陷阱的产生

最后谈谈本书的最大感受,从书本的起始就谈到了传染病的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途径。这让我一直带着这个问题读完这本书,之前也看过《神似祖先》这样的书籍。关于社会的运行似乎和大自然的自然现象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当然人类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也是自己在读书这一阶段的一些困惑与总结,我也将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去探寻。

                                                                                                行动派北斯

                                                                                                2015/6/11

                                                                                                                                                   

相关文章

  • 《引爆点》带来的一些思考与总结

    关于引爆点这本书还是经由老罗的锤子发布会得知的,所以在这里还是抽出一些时间补一下这几本书。才能算得上称职的锤粉吧 ...

  • 《引爆点》总结与感想

    引爆点的三大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 包括联系员,内行,推销员。在我的理...

  • 如何引爆潮流(无论是以前工业时代还是现在互联网时代都遵循这三个法

    如何引爆潮流/如何引爆热销产品(我自己总结了“引爆点”这本书的干货) 引爆潮流的三个关键因素:个别人物、附着力、环...

  • 《引爆点》简总结

    简单来说,这本书讨论的是关于流行背后的因素。 三大类因素支撑了流行:个别人物法则(人的因素)、附着力法则(被传播对...

  • 引爆点总结篇

    一、梗概 引爆点,就是要让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经常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传播。作者通过各种案例,讲述引发流行并保持势...

  • 引爆点-读书总结

    以后应该会定期输出一下读书总结 避免自己处于看过就忘的尴尬境地 直入主题吧 引爆点一文作者通过输出观点: 想要制造...

  • 《引爆点》章节总结

    第一章:流行三法则 这一章大概介绍了一下流行三法则大概是什么 大多数的流行都是有少部分的人引起的——为什么20%的...

  • 《引爆点》读书总结

    什么是流行?怎么才能流行起来?关于这些问题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给出了答案。这本书主要讲了流行三法则:1...

  • 总结带来的思考

    昨天用了一整天时间整理归纳了教育咨询师课程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感觉到轻松了许多,思维越来越清晰了,之前,不...

  • 《引爆点》读书笔记

    《引爆点》,书中大量引用了社会心理学的实际案例,解剖了为何一些产品或事件能迅速的引爆或发生,并总结出流行三法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引爆点》带来的一些思考与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pj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