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女士听说12岁的女儿发热、腹泻、呕吐,急急忙忙就把她从学校接了回来。路上问女儿,挂水还是扎针?女儿说,扎针。
小女孩平时住校,昨天半夜开始出现肠胃不适症状并呕吐一次,早上开始出现腹泻,并伴有发热症状。
X女士说,前几天学校专门发通知,提示家长这次流感比较严重,传染性强,注意防范。这几天,还是有好多学生陆续中招。
小女孩懒懒地坐着,脸色苍白、憔悴,自述太阳穴两侧昏沉沉的,恶心,发热但无汗,轻微流涕,同时伴有腹泻。
太阳穴两侧不适,识证是上焦,经络是少阳经,按男左女右取穴,在右手掌部少阳经中渚穴刺入一针,随即问她,头还昏吗?小女孩摇摇头说,不昏了。
针对其发热但无汗症状,在太阳经后溪穴刺入一针。鼻部是督脉循行之处,这一针,同时对治其轻微流涕症状。
针对恶心及腹泻症状,取手部上焦同气,在少阴经通里穴、厥阴经内关穴、太阴经经渠穴、阳明经偏历穴各刺一针。
腹泻不适症在下焦,下症上取,倒换到手部上焦用针,取穴与上症相近,不再重复进针。
任脉居中循行,但前面所刺后溪穴,既是太阳经穴位,也是督脉交会穴,正好与任脉列缺穴直接倒换,此针也可省去。
然后又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各刺一针,与手臂前部的偏历穴、经渠穴形成上下倒换,强化阳明、太阴调中力量。
留针结束,小女孩脸色泛红,不再萎靡无神,自述头昏、恶心等不适症状消失,也无发热迹象,走来走去像常人一样了。
第二天,X女士反馈说,女儿没再发烧,也没啥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不料傍晚又电话我,说小女孩又有点恶心症状。
小女孩自述午睡后,中脘附近开始出现滞胀和恶心感受。我问她有没有乱吃东西,回答说没有。
继续随证治之,先在任脉列缺穴和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然后问其变化。她说好多了。
然后又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各刺一针。小女孩说不适没了。
为巩固疗效,前病后治,在太阳经及督脉交会穴后溪穴刺入一针。小女孩说更舒服了。
留针期间,小女孩忍不住去排了一次便,虽然还有点腹泻症状,但比隔天好了很多。
我总觉得这个反复有点不正常,就向其外婆详细了解小女孩昨天扎针后的表现。
她外婆说,昨天扎完以后都很好,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今天中午还特地炖了只鸡,放了点参,给她补补。小家伙胃口很好,不仅吃了好多肉,还吃了一碗鸡汤。
老人无意中一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小女孩又是发热,又是上吐下泻,身体还没缓过劲来,肠胃怎么经得起这么油腻的东西?
我叮嘱她外婆,身体虚的时候不能这样大鱼大肉的补,还是清淡一点,煮点小米粥啥的喝喝比较好。
第三天,小女孩除了还有一点点轻微的流涕现象,其他不适现象未再出现。
当天下午返校前,又给她在列缺穴、合谷穴、鱼际穴以及曲池穴、尺泽穴用了几针。留针结束,小女孩没事一样,开开心心走了。此后未见反复。
儿童的气血本来就足,用针思路除了随证治之,适当加强阳明、太阴调中,疗效往往比较理想。
就流感这个病症而言,诊治时不用考虑症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头部不适,就按照头部不适所在的区域来辨证。
小女孩头部不适在两侧,正好是少阳经的循行区域,与此三焦对应的同气部位,可以在手部,也可在足部。这里所取是手部。
如果头部不适部位在前额,可取阳明经,偏中间的话,还可以考虑督脉以及太阳经;如果是枕部,那就是太阳经和督脉;如果是头顶,一般考虑厥阴经。
发热症状,可以大致分三种情况来辨证论治。如果有畏寒、无汗等症状,可以从太阳经入手;如果无畏寒或者有出汗等症状,可以从阳明经入手;如果是忽冷忽热,可以从少阳经入手。
恶心症状,可以考虑是上焦,也可以考虑中焦,从循行胸腹的经络来入手。从胸腹中间开始往两边,依次是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心胸内关谋,厥阴经也可以同步考虑。
腹泻症状也是按这个思路来识证,不过三焦定位是下焦,肘膝以上部位禁针,下症上取,倒换到上焦来用针。
如果患者流涕、鼻塞等症状比较严重怎么办?循行鼻部的经络主要有督脉、阳明经、太阴经,这三条经络基本可以对治常见的鼻部不适症状。
如果还有咽喉部位等不适呢?咽喉部位要考虑的是居中而过的任脉,两侧是阳明经,里侧要考虑的还有少阴经、厥阴经以及太阴经,具体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了一件事,随证治之。
刚才所讲的这个案例,表面看起来好像有点复杂,不同的症状,采用了不同的用针组合。
细细分析,也就是根据不适症状的表现,明确相应的三焦定位和所涉及的经络,然后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在相应的同气点施针。
在这个貌似复杂的背后,其实每一针都是症在提示和引路,我们要做的和所做的,也就是根据法则,简简单单的下针。
当然,这个案例所呈现的只是用针组合的一种。即使同样在手部用针,可下针的同气点也还有不少。大家不可拘泥于案例所提及的具体穴位,法理明了,方法也就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