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
历史里的青春 诗行中的芳华

历史里的青春 诗行中的芳华

作者: L李红艳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22:22 被阅读0次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无题

    遥远的1942,

    历史书里翻不到的角落。

    难解的1942,

    旧木箱底存放着的秘密。

    弹尽尘埃的黑白相片,

    隐藏着一张年轻的脸。

    是英俊的战士小伙,

    在演绎整个天下的潇洒。

    高山密林,野菜粗饭,

    布鞋长枪。

    爷爷的爸爸的时光,

    在我的思绪里闪烁。

    我眯起眼睛思索——

    原来动荡的年月,

    青春也曾似火。

            诗作《无题》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认为诗的第一句不应该这样写,1942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怎么能说“历史书里翻不到的角落”;有人则认为,诗不同于历史,它属于文学艺术,而文学艺术是可以想象虚构的,这样写也无可厚非。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例文展示:

                历史里的青春  诗行中的芳华 

            诗作《无题》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说不合历史真实,有人说文学艺术是可以想象虚构。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是无意识地将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对立起来,都失之偏颇。

            著名作家契坷夫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从而也有诗的内容。”生活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从某种程度上讲,何尝不是有机统一?历史孕育着文学,文学演绎着历史,正如《无题》,诗行中书写的芳华,正是历史里的青春。

            历史的瞬间凝固着青春的热血,永恒的诗行里镌刻着生命的芳华。

            “高山密林,野菜粗饭,布鞋长枪。”面对着国难家仇,年轻的生命在战火纷飞中,用热血、用不屈捍卫着民族的尊严,英俊的面庞定格在历史的长空,矢志报国的精神流传在文字。这是诗行里的青春,也是生活中的精彩;它是历史,也是现在;是虚构,也是真实。2020年初,面对新冠病毒的猖狂肆虐,多少青年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他们冲向疫区,奔赴前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用他们有力的臂膀撑起一片晴空,用他们最澄澈的眼神给大地一片光明。脸上的勒痕,剪下的长发,换下的婚纱...他们用青春的名义起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们是最美的诗,更是最真的史话。

          “青春也曾似火”,从诗行里走来,也从历史中走来,走到今天,也会走向明天。

            岁月峥嵘,风华正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青春该有的狂放;“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青春该有的豪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青春该有的气度;“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是青春该有的高远。秦国甘罗,十二岁即为上卿;汉代霍去病,十七岁征战匈奴;唐朝王勃,十六岁应试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的的命官...青春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里跌宕翻腾,芳华的光影在诗行里徜徉潇洒。“青春也曾似火”是姿态,昂扬向上;是色彩,绚丽夺目;是热度,让人热血沸腾。“青春也曾似火”照亮“黑白相片”里“一张年轻的脸”,也照亮生活中一张张俊美的面庞。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芳华少年,青春学子在品读诗行里的赞美和歌颂之时,更应该着眼眼前,壮志弘毅,勇担重任,“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青春“是鹰——云中有志! ”青春“是马——背上有鞍!”青春“是骨——骨中有钙!”奉献的青春,奋斗的芳华不仅是写在诗行里,更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里的青春 诗行中的芳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gw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