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零年春节刚过,六岁多的我第一次出远门。
那个时候正是大范围闹饥荒的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在金佛山上的地质队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和我刚出生的兄弟在老家。
那是个十分寒冷的早晨,大雾弥漫,母亲让我跟着熟人杨婆婆坐上了一个大货车,去金佛山看望父亲。沿着蜿蜒曲折陡峭的老319线公路,我浑浑噩噩的晕在车里,来到了邻县的乌江码头。130余公里的老319线国道本是十分惊险的,只不过因为我那个时候还小,晕晕绰绰的到了码头也没什么感觉。
那时候的乌江,行走的客船就是小火轮,船上的设施也很简陋。我记得就是一层散席船舱,里面摆放着一根根长条木板凳。船上的服务设施就是有开水,有个厨房供应吃饭,船尾有两个悬空的卫生间,下面可以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
坐在船舱的硬木板凳上,在机房柴油机的轰鸣声下,经过大半天的航行我们到了白马上岸转车。又坐了好久的车,好像都是半夜三更了,杨婆婆找的车才把我送到父亲工作的地方。
由于路途颠簸,走时母亲让我带给父亲的一小袋汤圆面和烟丝有点遭弄混了。那时候吃的东西好金贵,父亲把同在一起工作的几个老乡包括我舅舅喊了来,一起包汤圆吃。尽管有点烟叶味道,大家也是全都吃了,还意犹未尽呢!
第一次出远门虽已过去了六十年,许多情节还是烙印在了脑海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