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一个概念诞生后,人群中接受这个概念的人,他们对待这个概念通常会采取以下两种做法:
一种是将这个概念进行扩展应用,或增加其覆盖面,或引申出新义。
一种是基于这个概念衍生出包含这个概念本义的新的认识。
[1-1]
第一种做法实际上是人类获得和累积初级知识的本能的做法,由于在思维层面是偏感性的,所以在行为上会表现出无原则、易变(易随大流)、易走极端的特点。
无原则 就是自己的感觉是首先的。自己感觉某些事物的性质是一样的,不进行深入探究地就把这些事物归为一类;而一旦遇到陌生的事物难以类比时,就否认这个陌生的事物甚至诋毁它。
易变(易随大流) 就是随从多数人的意见行事。某些事物或知识,不论是自己感觉很陌生,还是曾经产生过怀疑的念头,一旦知道其他多数人对该事物或知识有压倒性的意见,就无条件地接受和随从多数人的意见。
易走极端 就是无原则和易变(易随大流)的具体表现。坚持自己的认识,即使自己只是知道大概没有深究,这是无原则所表现出的极端行为。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是这样认为,正确与否、对错与否不深究,这是易变(随大流)所表现出的极端行为。
综而言之,第一种做法是对已知的概念(甚至是观点、观念)不加验证地完全接受并应用,传世的关于阴阳及其延伸的(传统易学)知识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作为感性思维的产物,里面有相当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的成分。
[1-2]
相比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是对已知的概念先进行验证,证明其具有普遍意义,然后才接受并应用。由于概念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所以“对概念进行验证”的想法是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轻易做出判断的理性思考者的专利,那些随意的、想当然地就做出判断的感性思考者是不会有的。
理性思考者对自己、对知识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能够坚持理性思维,他们通常思考得更深远,认识能力更高,也更敢于面对和接受新事物。所以,他们对于所要验证的概念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不被外界的意见左右的理解。这决定了在验证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知识产生,同时经过验证后,原有的概念也会得到完善。比如最初的阴阳概念源自对诸如太阳起落、月缺月圆、暑寒往来、昼夜交替、阴晴不定等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在多数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场景里,阴阳是相对的;在年、月、日的时限场景里,阴阳才是统一的,而且是交替相连的对立式统一。感性思维者根据观察到的对立状态的显性化和常态化判断阴阳是相对的,继而加以应用;而理性思维者则把兴趣投向“阴阳在年、月、日的时限里如何实现统一”,为了一探究竟,他们决定对已知的阴阳概念作进一步的验证。随着以“阴阳统一达成”为目标的验证的展开,趋向平衡的运动和自我衍变相结合的达成平衡的方式被确定,平衡后溢出的导引原则被确立,阴阳衍变法随之诞生。阴阳衍变的验证过程中,收获新的认识的同时,原有的认识也得到更新和完善,由而构成新的阴阳知识体系,我们现在这个文明最伟大的著作《易》就是新的阴阳知识体系的产物。
[2]
衍变是一种遵循一定规律的、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不会发生逆运动的变化。其中,衍变所遵循的规律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都起作用的规律(以下称一般规律。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某些阶段起作用的规律,以下称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是自然界诸多事物(包括社会诸多现象)在运动过程中自身各种内在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本质的联系 事物的运动以事物的某个(或某种/某类)内在要素为起点,在运动中,事物的内在要素的形态是依次转化的,不会发生逆运动,而且每发生一次形态的变化,就会重新回到内在要素出发前的形态,由此不断的循环。这时,一般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它贯穿整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引导和控制着运动的方向及变化的形式、形态,将运动中的事物不断地引向历时性。
必然的联系 运动有起点就有终点,起点到终点比较漫长时,起点和终点之间就会有站点。假设起点为A,起点的下一个站点为B,再下一个站点为C,再再下一个站点为D,以此类推;当A与B的联系具有因果性,B与C的联系具有因果性,C与D的联系具有因果性……以此类推,而且这些因果联系构成本质的联系时,一般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代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必定如此、不越雷池的趋势。
稳定的联系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其中必然性体现着事物的内在要素(或事物)之间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偶然性则使事物的各个要素(或各个事物)各具特点。事物中的必然性的内容可以重复,偶然性的内容则不可以重复,当事物中必然性的内容被不断地持续地重复,一般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稳定的联系,就可以在(所有的)事物中无限的发挥作用,包括对未来的预见。
除此之外,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两者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一般规律的普遍性程度比较高,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比较少;特殊规律的普遍性程度比较低,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比较多。比如阴阳衍变,它是一种自发的、以平衡为目标的“趋向平衡”的运动,它的一般规律是“溢出—平衡”无限循环,这个一般规律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只有两个:阴阳和溢出,简单而稳定。
由于一般规律主导衍变全过程的缘故,所有遵循一般规律的衍变(包括阴阳衍变)都能够把事物运动的本质性和必然性清楚地展示,同时还能够通过从规律的稳定联系那里获得的规律预见性预测事物运动的可能性。就拿阴阳衍变的必然性和预见性来说,必然性是指阴阳的发展变化始终受到一般规律(由发展方向层面的“趋向平衡运动”的规律,以及自身变化层面的“平衡后溢出引导”的规律共同组成)的支配,阴阳衍变能够清楚地展示阴阳发展的必然性;预知性是指阴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和阶段性形态是可以预知的,这种预知源自对支配阴阳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清楚认识,阴阳衍变能够清楚地展示阴阳发展发展的预见性。
[3]
一般规律是有序的,其有序深藏在无序的现象的背后,推动着事物“自发”衍变。人们试图透过无序的现象寻找有序的一般规律,目的是为了找到能够令自己生活品质获得较大提升的正确的方向和方法。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包括一般规律在内的)规律的认识是:规律是通过具体的条件发生作用的,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在找到并认识一个规律后,不论是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通常的做法是:改变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以使这个被修改过的“规律”在应用时能够体现自己的意图、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人为的限制或改变事物“自发”衍变在某一方面、某一时空的表现的做法是违反一般规律的,虽然有短时期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并达成自己愿望的好处,但是这样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是不可持续的,最终都会受到一般规律的惩罚,比如由于极端不公导致社会崩溃的历史周期律,以及由于产能增长与有效需求不平衡、市场无序竞争等导致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的经济危机,就是一般规律对人类人为限制或改变事物“自发”衍变的惩罚。
综上所述,人只能顺应规律,在认识规律、了解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后,尽最大可能满足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同时,按照规律发生作用的路径、流程去走,这样营造的人生和社会才是可持续性的。不过,顺应规律这种方式很少有人选择,不是因为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时间和毅力,以及很多时候需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迁就某些人和事,而是因为一般规律的普遍性程度比较高,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比较少,导致可供人为操作的空间就小,人的“聪明”就没有表现的余地,潜规则也没有用武之地。反之,特殊规律的普遍性程度比较低,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比较多,可供人为操作的空间就大,人的“聪明”就有表现的余地,潜规则也有用武之地。比如那些掌握话语权的、有权势的人,只要王朝霸业或深刻影响社会的变革始于自己,自己就会青史留名,实现不朽,至于他开创的王朝或发起的变革,对绝大多数人产生的影响、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他们几乎是不考虑的。对他们来说,不按照事物原有规律去做比按照事物原有规律去做,在体验随心所欲的快感的同时,还能突显自己的伟光正,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4]
规律都是客观的,它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更不会按照人的意图和愿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找到一个规律,在认识了规律,知道了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条件后,不要试图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把简单变复杂,应该改变自己,使自己的目标与规律的方向趋向一致,同时让自己的能力完全满足规律发生作用的所有条件,然后循着规律发生作用的路径朝自己的目标进发。
[5]
阴阳衍变,从阴阳生到第一个阴阳平衡后,就一直自发的以平衡为目标,遵循“溢出—平衡”无限循环规律做“趋向平衡”的运动。在“溢出—平衡”无限循环规律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下,阴阳经过六次平衡后溢出,衍变出了八(卦)象和六十四(卦)象,我们的先祖在此基础上撰写出《易》这部应用阴阳衍变规律阐述“王天下”方略的著作。
《易》以八象和六十四象为基础撰写,而八象和六十四象来自阴阳衍变,所以,阴阳衍变是走进真正的《易》的殿堂的必经之路。作为一种遵循一般规律的、自发的运动,阴阳衍变包含着事物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排演阴阳衍变发现深藏其中的一般规律,但是想要真正认识这个一般规律并应用它去预测将来,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传统易学的认知及其思维方式要彻底放弃,不放弃就无法真正认识深藏在阴阳衍变中的一般规律,更遑论对它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加以应用了。改变,从来都是一个相当痛苦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