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阴阳易学
阴阳衍变的进一步认知

阴阳衍变的进一步认知

作者: 易论周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08:19 被阅读26次

  [1]
  阴阳衍变从阴阳诞生那一刻开始,而阴阳诞生于最初的一动。
  最初的一动生出的阴阳是不平衡的,所以阴阳衍变是围绕着“达成平衡”这个目标的运动。
  当阴阳达成第一次平衡后,最初的一动变成了向内、向中心的溢出,溢出后的阴阳再次不平衡,由而推动阴阳朝着达成平衡的目标做自发衍变的运动,平衡→溢出→不平衡→自发衍变→平衡,循环往复,乃至无限。
  最初的一动/溢出是主导整个衍变的规律,它推动了自发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衍变运动。老子所说的“道”指的就是由“最初的一动/溢出”推动的自发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衍变运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最初的一动效法的是自然,所以,作为一切的根源的自然也是在做由“最初的一动/溢出”推动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衍变运动。而阴阳衍变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它发生在相对动态的自然里,承接它变化的是相对静态的自然,相对动态自然和相对静态自然是一体的,自然是相对动态自然和相对静态自然的自发衍变的运动,所以,阴阳是自然的符号。
  [2]
  符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让它变得有意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代入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和期望,一种是用它演绎这个世界的变化并从中总结出规律。
  代入法 因为个人的看法、想法、期望是主观的、非约束性的,用主观的想法介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个认识就会因为带有个人的想法、情感、意见等而变得不客观。
  演变法 一切的事物都在遵循一定的规律互相融合,不断发展演变出更丰富多样的事物。阴阳符号衍变成象十分完美的展示了这种发展演变,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展现其中的规律。
  [3]
  平衡后溢出,不论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还是在思考中发现,都是一个十分天才的发现。
  平衡后溢出,向后衍变出三溢成八(卦)象、六十四(卦)象乃至无穷(卦)象,向前则推导出最初的一动生出阴阳,由而演绎了“从静到动”的、一路向前无后退的无限循环衍变:
  自然(动态自然&静态自然)
  ↓ ←最初的一动
  阴阳初生(阳弱阴强)
  ↓ ←自发衍变
  阴阳平衡
  ↓ ←向中心溢出
  三溢成象(八象、六十四象乃至无穷象)
  ↓ ←向前,不回头
  无限循环衍变
  [4]
  始于最初的一动,从不平衡态的阴阳到平衡态的一阴一阳,溢出;重复从不平衡态的阴阳到平衡态的一阴一阳,再次溢出;再次重复从不平衡态的阴阳到平衡态的一阴一阳……平衡后溢出,三溢成象,一路向前无后退,无限循环衍变。这就是阴阳衍变的方法,我们民族能够摆脱宗教依赖、跳出宗教桎梏,始于我们先祖的这个发现。可以说,这个发现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发现,也是现在这个文明最伟大的发现!
  [5]
  阴阳衍变成象,从“最初的一动”开始,整个衍变过程持续、不间断,没有止境。
  [5-1]
  当衍变遵循“平衡后溢出”的规律持续的、不间断的展开,每“三次溢出并达到平衡后”就会得到一组成象(溢出不够三次则无法成象)。
  第一个“三次溢出”得到第一组八个成象
  第二个“三次溢出”得到第二组六十四个成象
  第三个“三次溢出”得到第三组五百一十二个成象
  ……
  随着衍变的展开,三次溢出并达到平衡的次数的增加,成象仿佛一座座的山不断地耸起,连绵不绝,气势恢宏。
  [5-2]
  在经过至少一次阴阳衍变的成象后,把注意力投向每一次“平衡后的溢出”并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次溢出后,“溢出的阳”的上方是一个新的衍变空间,而原来那些达成平衡的成象或准成象则全部归入“溢出的阴”。
  在阴阳衍变的成象的过程中,随同“溢出归阴”规律性地不断重复出现的还有开拓和包容,这两者随着不断的“溢出归阴”贯穿整个阴阳衍变,最能让人直观地联想并领悟的就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了,同时更能引发诸多的思考,以及对相对应的规律的发掘与总结。
  [5-3]
  当把注意力投向每一个溢出三次得到的成象并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第一个溢出三次且达成平衡后得到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个成象是单个的,第二次及以后每一个溢出三次且达成平衡后得到的成象都是以“八”的倍数递增并列呈现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而且是有规律性的循环往复的出现,直至无限。
  [5-3-1]
  第一个三次溢出且达成平衡后得到的第一组成象,一共三层,八个象:地、山、水、风、雷、火、泽、天。
  [5-3-2]
  第二个三次溢出且达成平衡后得到的第二组成象,一共六层,六十四个象,将六十四个象的上三层设为上组,下三层设为下组:
  上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每个象单独一个,循环出现八次;
  下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每个象八个并列一起,出现一次。
  [5-3-3]
  第三个三次溢出且达成平衡后得到的第三组成象,一共九层,五百一十二个象,将所得到的五百一十二个象的上三层设为上组,三层设为中组,下三层设为下组:
  上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每个象单独一个,循环出现六十四次;
  中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每个象八个并列一起,循环出现八次;
  下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每个象六十四个并列一起,出现一次。
  ……
  [5-4]
  排演阴阳衍变,三次平衡的成象连绵不绝([5-1])犹如一座座高山不断耸起,你会联想到一个词:连山?每一次平衡后溢出,平衡所得到的半成象和成象全部归阴(溢出归阴,[5-2])在衍变成象过程中一再出现,你会联想到一个词:归藏?每三次平衡得到的成象都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这八个象且有规律性的循环出现([5-3]),你会联想到一个词:周溢(易)
  《周礼‧春官‧宗伯》: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有六十有四。
   本义是(拥有与光照的强弱、温度的改变、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有关的、非随意的生理性变色能力的)蜥蜴,指的是可以预见的、变化有其必然性原因的行为。
   指的是方法。易之法,就是:与(有其必然性的、可以预见的)变化有关的方法。
  太卜掌三易之法 太卜掌管三种能够了解变化有其必然性原因并可预见的方法。
  《周礼》说得很明白,太卜掌管分别叫连山、归藏、周易的三种方法(而不是书),这三种方法都以“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为主线,以六十四象呈现。从阴阳衍变的角度看,所谓三易之法,其实就是阴阳衍变的成象的过程中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表象规律。太卜就是懂得排演阴阳衍变的人。
  也就是说,实际上根本没有名叫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本书,也没有名叫连山、归藏、周易的三种卜卦占筮的方法。春秋战国至今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种种说法全都是猜测,而且全都猜错了。
  [6]
  阴阳衍变很好地展示了在运动中的事物的内在要素的形态是如何不会发生逆运动并不断循环、依次转化的,排演阴阳衍变,可以知道作为《易》的撰写基础的六十四象怎么来、怎么排序,还可以知道每一个象的成象次序,知道这些了解《易》的象辞、爻辞、卦辞是怎么撰写的至关重要。
  透过排演阴阳衍变可以清楚的知道,易象,不论是八象,还是六十四象,都是由阴阳符号衍变而成。而且阴阳衍变所得到的八象、六十四象,将它们放躺下后,它们的符号就是二进制数,把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再加1,就是每个象在阴阳衍变中成象的次序数。比如将阴设为0,阳设为1,再将第一个三次溢出且达成平衡后得到的“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放躺下:
  地:000
  山:100
  水:010
  风:110
  雷:001
  火:101
  泽:011
  天:111
  我们可以看到“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就是八个二进制数,把这八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分别是:
  地:0
  山:1
  水:2
  风:3
  雷:4
  火:5
  泽:6
  天:7
  再加1后就是:地1、山2、水3、风4、雷5、火6、泽7、天8。
  象的符号,符号换算的数序,阴阳衍变成象的次序,三者完全一致。而且随着衍变的展开,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内在要素,每发生一次形态的变化,就会重新回到其出发前的形态,呈现出必然的规律性。这些是传统易学的卦象所没有的和无法提供的。
  [7]
  传统易学的八象,最早是《说卦》给出的是“帝出乎震”的“震巽离坤兑乾坎艮”的排列,震在东方,其他七个象顺时针分列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没有序数。北宋的邵雍用洛书数(即三阶幻方数)配方位,得出了有数序的“坎坤震巽乾兑艮离”的排序,并称之为后天八卦(又名文王八卦),用来衬托他根据《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一分为二推演出来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排序的先天八卦。
  不论是后天八卦,还是先天八卦,它们的卦名都是六十四卦的卦名而不是八卦的卦名,而且其中的“坎”和“乾”这两个卦名还是错的(正确的卦名应该分别是“习坎”和“健”)。再者,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给卦命名也应该是这样的顺序,而不是反过来先给六十四卦命名,再借用称谓八卦!这说明《说卦》(或者“帝出乎震”这段话)的作者其实不知道八卦怎么来、怎么排序,他用“震巽离坤兑乾坎艮”来称谓八卦是想当然的。邵雍用洛书数(即三阶幻方数)配方位得到的后天八卦,以及他推演出来的先天八卦,都照搬了用六十四卦的卦名来称谓八卦的错误,说明他并没有发现《说卦》的错误。再结合他以三爻乾卦和六爻乾卦为祖卦并按照“太极生两仪”的说法,通过将祖卦及其演变出来的卦象的阳爻变为阴爻的方法分别推演出先天八卦和先天六十四卦(又名伏羲六十四卦),可以认为邵雍的后天八卦、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实际上都只是他想当然的产物。
  也就是说,借用六十四卦的卦名称谓八卦是传统易学最大的、最显而易见的BUG,很可惜一直以来传统易学的学习者研究者都没有发现,一直把错误当成真知,大家一直都在想当然的读《易》学《易》研《易》,这是导致《易》晦涩难懂的根本原因。
  [8]
  不知道象的排序,意味着不知道象是怎么成象,也就更不可能知道每个象的成象次序。因此,在传统易学认知里,象的三个爻或六个爻都是从下往上堆砌的,对爻辞的解读也是从下往上。而通过排演阴阳衍变,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从下往上成象的只有两个象:夬和健,其他的象都有不同的成象次序,六十四象一共有三十二组成象次序,爻辞是依据成象次序撰写的。
  比如“谦”象,它的成象次序和爻辞的撰写次序是:
  二爻:鸣谦,贞吉。
  三爻:劳谦,君子有终,吉。
  四爻:无不利,撝谦。
  一爻: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五爻: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六爻: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再比如“噬嗑”象,它的成象次序和爻辞的撰写次序是:
  三爻: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四爻: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二爻:噬肤灭鼻,无咎。
  五爻: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六爻:何校灭耳,凶。
  一爻:屦校灭趾,无咎。
  不知道象的成象次序,就不知道爻辞在象的爻位上究竟如何排列,解读的时候杂乱无章、晦涩难懂就在所难免。
  [8]
  万物有源,源头是阴阳衍变。
  阴阳衍变有源,源头是最初的一动。
  最初的一动有源,源头是自然。
  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没有神祗的位置。这是我们的先祖透过阴阳衍变获得的认识!当其他地方的人,将发展的动力、能量的核心、因果的初因、万物终极的目的、生命最高的等级、秩序的制订者、感应的终端等等都归于上帝或其他神祗并对它们膜拜时,我们先祖中的思想者因为发现天地万物如何生成衍变,用“代天巡狩”(《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的认识取代了那些想象的、臆造的神祗,中华民族由此跳出了神祗的桎梏。
  不知道我们文化真正的源起,靠着猜测和臆造构建的自信与骄傲是盲目的、没有根基的。要想知道我们文化真正的源起,就要走进真正的《易》的殿堂,而阴阳衍变是走进真正的《易》的殿堂的唯一钥匙。
  ( 从阴阳诞生出发的、持续不间断的衍变的阴阳演变法,将另外著书详解。本人有相关内容的培训课程,有意学习者可以联系我。)
  [9]
  下面我把六十四象化二进制数(0为阴爻,1为阳爻)再转换成十进制数所得到的数序,以及邵雍推演先天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的过程,分别记载如下。
  [9-1]
  六十四象的第一个象至第八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地”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括号内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地 坤:000000(0)
  山地 剥:100000(1)
  水地 比:010000(2)
  风地 观:110000(3)
  雷地 豫:001000(4)
  火地 晋:101000(5)
  泽地 萃:011000(6)
  天地 否:111000(7)
  六十四象的第九个象至第十六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山”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括号内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山 谦:000100(8)
  山山 艮:100100(9)
  水山 蹇:010100(10)
  风山 渐:110100(11)
  雷山小过:001100(12)
  火山 旅:101100(13)
  泽山 咸:011100(14)
  天山 遁:111100(15)
  六十四象的第十七个象至第二十四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水”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括号内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水 师:000010(16)
  山水 艮:100010(17)
  水水习坎:010010(18)
  风水 涣:110010(19)
  雷水 解:001010(20)
  火水未济:101001(21)
  泽水 困:011010(22)
  天水 讼:111010(23)
  六十四个象的第二十五象至第三十二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风”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以及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风 升:000110(24)
  山风 蛊:100110(25)
  水风 井:010110(26)
  风风 巽:110110(27)
  雷风 恒:001110(28)
  火风 鼎:101110(29)
  泽风大过:011110(30)
  天风 姤:111110(31)
  六十四象的第三十三个象至第四十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雷”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括号内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雷 复:000001(32)
  山雷 颐:100001(33)
  水雷 屯:010001(34)
  风雷 益:110001(35)
  雷雷 震:001001(36)
  火雷噬嗑:101001(37)
  泽雷 随:011001(38)
  天雷无妄:111001(39)
  六十四象的第四十一个象至第四十八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火”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以及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火明夷:000101(40)
  山火 贲:100101(41)
  水火既济:010101(42)
  风雷 益:110101(43)
  雷火 丰:001101(44)
  火火 离:101101(45)
  泽火 革:011101(46)
  天火同人:111101(47)
  六十四象的第四十九个象至第五十六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泽”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括号内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泽 临:000001(48)
  山泽 损:100001(49)
  水泽 节:010001(50)
  风泽中孚:110001(51)
  雷泽归妹:001001(52)
  火泽 睽:101001(53)
  泽泽 兑:011001(54)
  天泽 履:111001(55)
  六十四象的第五十七个象至第六十四个象,上三层是“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下三层是“泽”象,把它们放躺下后得到八个二进制数,括号内是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得数:
  地天 泰:000001(56)
  山天大畜:100001(57)
  水天 需:010001(58)
  风天小畜:110001(59)
  雷天大壮:001001(60)
  火天大有:101001(61)
  泽天 夬:011001(62)
  天天 健:111001(63)
  阴阳衍变始于阴阳,没有终点,整个衍变过程是持续、不间断的。阴阳衍变所得的六十四个象,是从“最初的一动”出发奔向“无限的未来”的过程中的第二次三溢平衡的产物(第一次三溢平衡得到“地山水风雷火泽天”八象)。
  [9-2]
  邵雍推演先天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
  [9-2-1]
  先天八卦的推演。
  祖卦:三爻乾卦
  推演次序:从上往下
  一生二 乾卦的上爻阳变阴得兑卦,共两个卦象。
  二生四 乾、兑两卦的中爻阳变阴得离、震两卦,共四个卦象。
  四生八 乾、兑、离、震四卦的下爻阳变阴得巽、坎、艮、坤四卦,共八个卦象。
  始于三爻的乾卦,乾卦为一,终于三爻的坤卦,坤卦为八。
  [9-2-2]
  伏羲六十四卦的推演。
  祖卦:六爻乾卦
  推演次序:从上往下
  一生二 乾卦的上爻阳变阴得夬卦,共两个卦象。
  二生四 乾、夬两卦的五爻阳变阴得大有、大壮两卦,共四个卦象。
  四生八 乾、夬、大有、大壮四卦的四爻阳变阴得小畜、需、大畜、泰四卦,共八个卦象。
  八生十六 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卦的三爻阳变阴得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八卦,共十六个卦象。
  十六生三十二 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十六卦的二爻阳变阴得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明夷、无妄、随、噬嗑、震、益、屯、颐、复十六卦,共三十二个卦象。
  三十二生六十四 乾、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明夷、无妄、随、噬嗑、震、益、屯、颐、复三十二卦的下爻阳变阴得姤、大过、鼎、恒、巽、井、蛊、升、讼、困、未济、解、涣、习坎、蒙、师、遁、咸、旅、小过、渐、蹇、艮、谦、否、萃、晋、豫、观、比、剥、坤三十二卦象,共六十四个卦象。
  始于六爻的乾卦,乾卦为一,终于六爻的坤卦,坤卦为六十四。
  ( 上述演变方法,见载于《皇极经世》的先天象数第二、以元经会大小运数第七、观物外篇衍义卷二等篇。)
  [9-2-3]
  邵雍推演的先天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分别是从三爻纯阳卦和六爻纯阳卦演变出来的,整个过程是卦象变卦象,而不是阴阳符号叠交成卦象。也就是说,邵雍推演先天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的前提是:三爻纯阳卦和六爻纯阳卦是天生存在的,三爻纯阴卦和六爻纯阴卦是三爻纯阳卦和六爻纯阳卦衍变的产物。那么问题来了:
  1.三爻纯阳卦和六爻纯阳卦是天生存在的?
  2.先有三爻纯阳卦和六爻纯阳卦,然后有阴和阳?
  这两个问题是邵雍推演的先天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的两大BUG,除非能够明确的回答“是”,否则邵雍推演的先天八卦和伏羲六十四卦是不成立的!

相关文章

  • 阴阳衍变的进一步认知

    [1]阴阳衍变从阴阳诞生那一刻开始,而阴阳诞生于最初的一动。最初的一动生出的阴阳是不平衡的,所以阴阳衍变是围绕着“...

  • 阴阳衍变的相关认知

    [1]当一个概念诞生后,人群中接受这个概念的人,他们对待这个概念通常会采取以下两种做法:一种是将这个概念进行扩展应...

  • [2018-12-25]与微友交流的记录

    这两天与一微友(某私企客户的员工)交流,内容与阴阳衍变的应用有关,特截图以记录之。

  • 衍变

    开始 锂与铜:1.xxx 2.xxx 3.xxx 圈圈: 粉丝:不信,我不听 铺垫 锂与铜:1.xxx 2.xxx...

  • 认知中的阴阳

    背诵《论语》到《宪问第十四》,无论如何也背不下去了,翻来倒去,后面的刚背过,前面的又忘了;前面背过了,后面又忘了。...

  • 人性的衍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于人性这个话题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汉皇五帝到如今科技发展的时代,哪一个时期不是人才辈出,不但...

  • 漫画衍变

    漫画经过了一定衍变,慢慢地从单幅连环、四格连环转变成多格连环、长篇连载,从传统故事、历史题材转换到作者自己原创的极...

  • 阴阳文化的破除(二)

    现代人的阴阳学说,是出自古人的阴阳理念和现代阴阳文化的进一步完善的两个方面的共同组合。 古人的阴阳观念主要是...

  • 阴阳论─认识世界的最好理论

    阴阳论, 是认知世界的最好理论。 古代叫“阴阳“论或“天地“论, 社会学上叫叫“矛盾“论, 工业上叫“问题“论。 ...

  • 生命手册.诸灵

    观万物衍变,方得心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阴阳衍变的进一步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ip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