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成名,诸多青睐,却豪无傲纵之心。
他命运多舛,流浪一生,却依然持赤子之心。
他苦中作乐,艰难苦恨,却仍忧民众之辛苦。
他阔达豪放,受世之不公,却仍笑对人生。
他就是宋代大文豪,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诗人,苏轼苏东坡
而说起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脑子里会第一时间想起林语堂先生他的评价,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壹
年少及第,精才绝伦
嘉祐二年(1057)正月,朝廷任命欧阳修为主考官,主持进士考试。
苏轼同学倾尽这二十年来的平生所学,将个人的才华和文思尽情倾注于笔端,洋洋洒洒,写就了美文华章,尤其是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可谓此次考试中的杰作,为众考官所称道。
负责阅卷工作的考官之一梅尧臣(对就是写鲁山山行的那位),看到这篇文章时,喜悦至极,连声赞扬,自己读了觉得不过瘾,又激动地将它呈荐给主考官欧阳修。
欧阳修读罢此篇,亦喜不胜收,欧阳修属意将此文作者列为榜首。但是因为错误地以为此篇文章是他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起见,遂将此卷改为第二名。
那时苏轼年仅二十二岁。
善读书,善用书
省试张榜之后,欧阳修曾好奇地问他:“你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两句话,典出何书?”
苏轼对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
欧阳修心急,回家之后,将书翻了好几遍,却死活找不见这个典故。
苏轼说:“曹操灭袁绍后,将其子袁熙之妻赐给曹丕,孔融于一旁嘲讽,‘当年武王伐纣,将妲己许与周公’,曹操大吃一惊,问从何处所见此典,孔融回答,‘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皋陶这事儿,以此推之。”
意思是说,孔融曾经为论述需要,做一假设推断,我自然也可以这样做。
欧阳修听到苏轼这个出人意料的对答,非但未加半点责怪,反而大加赞赏:“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为什么那么自信呢,那就只有两个字,才华,因才华使然。腹有诗书,胸有典故,信心在手,文章皆有,你有没有?反正我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