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作者: LiNoodles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00:38 被阅读24次

看完《死亡诗社》我感到很震撼以至久久不能入眠,总觉得身体里流淌着什么被改变了,只有一个念想:

这部影片让我真正活过来了。

以Neil为代表的威尔顿预科学院的学生被这个学校从校园准则到家庭规范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被催促,被追赶,他们只能不停向前跑。直到遇到基丁,那个教授诗歌的新来的总是吹着口哨走进班级的老师,他们的一生得以看清方向。

“Captain Oh my Captain!”

念出这一句的那一刻,他们的人生轨迹将会发生飞跃性质的改变。

他不同于贵族学校里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便站在讲台上带头撕掉了课本,他告诉学生不要被死板陈旧的课本抑制天性。他带领他们拆掉了思维的墙,并告之我们爱诗歌,是要用心去贴近诗字里行间的爱,砰砰如心跳跳动的声音,我们是有激情的,我们也是自由的。

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基丁老师说:“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

我总爱乱想联想,贵族学校里的老师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他们究竟抱有是何心里来教育他们的孩子,是否像契科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样拘谨地看似合理地过完一生。我有些心生同情,不知是替现实悲哀还是对他们渴望下一代成为自己甚至比自己优秀一百倍的社会精英感到有些抱歉。非常抱歉,我们的路,只能我们自己选择。

我也爱想到自己,我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生命里也有些东西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被一点一点杀死了,为什么我没有他们那样在山洞里又唱又跳又念诗那样自由与热情。或许我也该站在生活的别处,去看一看身边原本熟悉但不同视角下呈现不同光彩的事物,它们是诗,是歌,也是这个世界组成美好的一部分。诗并不脱离生活,我也不能脱离了诗歌。

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原本我理解的《死亡诗社》是指完全脱离诗歌(美好)的那部分事物完全死掉在一天天渐行渐远的过去里,而诗歌才是永恒存在的。但剧情并没有像按照我想象地发展,岁月还是伤害了那些在黑夜里追逐光明的少年们。Neil在与基丁老师交心谈话后,一步一步坚定了自己当一个演员的梦想。但思想古板的父亲从始至终都想送他去哈佛读书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并总以家庭为由给予他更多并且难言的压力。我看的到,Neil在舞台上的他简直就是一个光源体,他眼神里充满着对话剧对戏剧的热爱,他是真爱舞台。无论是从演员演技角度出发,还是就这个角色本身而言,那份喜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掩藏的。在舞台剧演出结束后,父亲没有给他片刻休息的时间,并在当晚告知他必须马上从学校退学去更高级别的学府。他虽然尝试与父亲沟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我曾说Neil是我在此部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无论是从学校人际交往的处事方面,还是对于喜爱的事情从内心无法抑制的期盼与追求,我觉得我和他都太像了。他是个固执的少年,他虽然伸手扣动了手枪的扳机,但他对诗歌的追寻对梦想的坚持不懈都永远留在这个现实占据上风的时代。他只是去寻觅更美好的诗了,至少他自己选择过了。

至少他 够诗人。

电影的片尾,以寻找故事真相为主要内容,掀起了电影的高潮。Neil之死谁之过?总之秘密小组里的卡梅隆出卖了大家,校方为推卸责任把全责交到了基丁身上,纽旺达被退学,基丁也被校方开除离开了学校。基丁不是没有交于学生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分别,他告诉Neil听从自己的内心,去权量,去沟通。现实的束缚式教育方式与自由学习的方式截然相反,他们只是没有认清楚绝对理性和绝对感性中那个刚刚好的处境。那个可以回报社会,又徜徉于美好时空的位置。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做过真正的自己。

别烦恼啊,别对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唉声叹气啊,少年啊,你有大把的时光去追啊。

在我看来,故事的结尾并不止于此,基丁的故事没有完,他的“诗”会被永远传颂。

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我希望自己是在生活,而不是生存。你说我年少无知轻狂却熟不知这疯狂时光都为生命里那些美好而奋斗。

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没有活过。”

愿你在被世界改变之前,遇到这样一位船长。

“Captain Oh my Captain!”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生命被定义–面对《死亡诗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yl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