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公交车到站,上来了一对夫妻。通过他们的聊天我得知,夫妻俩是送大一新生报到的,还感慨大学的开学时间要比初高中晚得多。
接着男的就说起了他们邻居家的孩子:“你知道XXX吗?他们家跟咱们是一个小区,他家孩子也是今年考大学。分数够上三本,可是三本的学费很高,所以就没上。”
“为什么不上?要是我的孩子,不管学费高低也要供他上学的。”
“他家孩子是领养不是亲生的。他们怎么可能会花那么多钱让孩子上学。这领养的跟亲生的就是不一样!领养的孩子小时候不懂事,会恨亲生父母为什么不要他们;但是长大了还是跟亲生父母更亲。不是自己生的孩子总是觉得隔着一层。”
下了公交车,我还在想他们的谈话, 亲生和领养真的有这么大的区别吗?
亲生和领养是一段亲子关系的不同开端,而不是终极定义,身为父母,应尽的责任义务都是一样的,许多时候是做父母的,或者是周围的人戴着有色眼镜将其分类。《乡村爱情》里的谢广坤,因为儿子一直没孩子,就执意让他们领养一个男孩,并对这个孙子宝贝得不行。可是自从儿媳妇生下了龙凤胎之后,他越来越觉得之前领养的孩子多余,还动了送还给福利院的念头。谢广坤把领养的孙子当成延续香火的工具,一旦功能失效,这个孩子就没有继续留下的必要。影视作品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孩子不是物品,不能因为是不是“原装配置”而标价不同,区别对待。
那些抱着“亲生的孩子才会尽心给父母养老”、“领养的孩子早晚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些观点的人,是把血缘当成了高额保险单,只要期限一到,条件成立,就会无阻碍执行。无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如何对待孩子,都不能影响最后的受益人是他们自己。这样的关系真的正常吗?
生孩子是一阵子,养孩子是一辈子。孩子的降生并不是结束,相反,它是开始。父母的养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只体现在几个月,几年,而是一生,甚至到下下代。这不是靠着血缘关系就能做好的,需要父母真心持之以恒地付出;而领养也不是父母在养育上懈怠敷衍的借口,孩子不该为你的三分钟热度买单!
在自助贩卖机面前,人们只要选定商品,然后投币,就能拿到想要的东西。可是生命的孕育人们没有能力控制,也不是主宰者。因此不要将自己放在制高点,去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付出给予回报,也不要去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大于回报,这不是买卖交易。
人性太复杂,影响每个决定的因素也有千千万万,谁也不能保证他每次的选择和做法都不会被质疑。我只是希望,每一位父母,在不同开端的亲子关系中,都能慎重的开始,认真的坚持,真心的付出,少一些利得权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