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明年就要毕业了。不禁回想刚开学未开学时,自己的壮志酬筹,幻想过的指点江山,叱咤校园,恍惚已成空。
只不过是重头再来记得研一时,老师给我安排的计划是,研一期间,我学一些基础,帮忙把一家企业的两份数据处理了,然后研二就可以以此申请一个自己的自主课题(若能申请下来,对奖学金或者将来面试找工作都是一个拿得出手的加分项),然后研二就可以发文章,开始并完成自己的课题,写好毕业论文,研三就可以轻松地找工作,不用慌着忙着为了毕业而发愁。计划看起来是那么完美,还没有开始,我就好像已经跨过了毕业要求的门槛。
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真吓一跳,这一切在现实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不过是重头再来正式算起来,我是老师的开门弟子,是她的第一个亲学生,研一时,我们课题组大部分时间就我一个人,老师因为怀孕,在家休了大半年产假,没有精力管我。受高中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就混迹过去了,没有对我的处事方式、效率和心态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我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没人教导,没人指挥,没人催促,我就不慌不忙地在原地遛弯。所以直到研一结束,我也不知道老师给我的那两批药厂生产数据应该怎样去处理,又因为没有好的思路,没有创新点,最终自主课题没有申请下来。
研二一年,老师为我联系了外面有仪器设备有资源的学校和企业,安排我去做实验。说来可笑,我需要用到的物料中,有一味原料药很贵,但它是主药,缺了它,我的实验就称不得与“药”专业相关了。但当初为了省钱,且经考虑后,老师和我认为缺了它其实对实验结果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我们最终决定实验过程中不用它。
只不过是重头再来为了实验,我在另一个陌生的城市呆了两个月。实验环境还是比较辛苦的,每天与粉末打交道,每做完一次实验,都是一身白色粉尘;仪器设备很重,我得自己拆卸清洗然后组装;住在工厂的宿舍,有时候半夜才能回去;宿舍热水器是坏的,且生活用水很奇怪,卫生间的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是绿色的,厨房的水流出来是黄色的;那时冬季天气很冷,我去时是秋天,没带厚衣服,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不能穿太厚。有一天,在车间做实验,终于冻感冒了,连站着都嫌腿软,当时还真是有点“凄凄惨惨戚戚”的味道。
两个月后,我的实验终于做完了,凯旋而归。回到学校后,一个星期不到,老师又跟我说,“咱们这样做没加药不行啊,这样跟你的专业(中药分析)就完全不相对应啊,到时候开题答辩或毕业答辩专家会质疑的。要不到时候你再去补一下实验”。听到这,我的内心完全是拒绝的,但是,我得毕业。
只不过是重头再来本来跟那边的老师商量的是,我去他那里做实验,给他们付一笔测试费。后来由于两边学校的合同要求条款相矛盾,这笔费用没走成,再后来我们的课题要结题,剩余经费被冻结了,就再也没走成。我们老师也没好意思跟那位老师开口再要我去做实验,后面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了现在,可能下周我要过去做实验了。所以,暑假也没了,回不了家了,现在感觉生活一团乱麻,这一切仿佛都不应该发生,但又是这么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我怨吗?自然是有过怨的。可不论怨谁,这些抱怨都只能是借口,而不是理由。我悔吗?自然是有过悔的,加入当初我能自己有主意一些,不那么依赖老师,现在一定是另一番样子。所以归根到底,该成长的还是自己。
细思,我的怨和悔都建立在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的不满上产生的。但事情真的有那么糟糕吗?老师对我是极好的,把我当女儿一般看待。我不愿思考不愿承担的,她都帮我敲定替我担当了;不辞辛劳的为我联系实验仪器;我犯了错,她都包容我;甚至当初外出做实验,她都会先陪我一起去看看环境,保证我的安全;只要是有助于我发展的请求,她几乎都会答应。在我做实验的工厂里,那儿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哥哥小姐姐,给了我很多的温暖和帮助,门卫大哥和食堂阿姨见了我也都会笑着亲切问好。就是独自在那里做实验的时光里,我萌发了虚拟构建另一个客观的“我”,现实中的我给虚拟客观的我写信,客观的我以第三者的视角跳出环境给我回信的念头,坚持了半年多,自我感觉受益匪浅。那个城市也很美,在我当初实验做完被匆忙召回的时候,也有过一丝不舍,幻想着自己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再来。
现在机会来了,我真的要去了,但我满是抗拒和抵触,忘记了它也曾带给过我欢喜和启发。或许是我太过糊涂,把目光把思维停留在了钉子、困难上,蒙蔽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事物的美好;或许其实是我抵触的不是去做实验,而是跳出舒适圈,走入新环境。
只不过是重头再来现在想明白,还来得及。在这种视角下,希望自己下周能带着一份憧憬和期待,踏上征程,融入新环境,重新来过,圆满完成实验。然后怀着良好的心态,拥抱未知,努力过好自己的研三生活,不负韶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