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陶勇医生《自造》的最后一个段落——立体视算法。
我们左眼和右眼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正是因为有这种不一样,才让们有了立体视觉。
我在日常的眼保健工作中,经常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用眼姿势。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例如看书、写作业的时候歪着身子,趴在桌子上写东西、看东西都会造成孩子双眼的视力差,差距严重了就很容易发展成弱视。弱视的孩子更严重的是会失去双眼单视功能,进而影响孩子的立体视觉功能。
平时这么说的时候家长可能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地,因为没办法想象出真实的弱视经验就很难去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看3D立体成像图画、看3D电影大片时戴上眼镜就可以看到图像悬浮于荧幕之上,更立体、更逼真的环境塑造……但这些在严重弱视的孩子眼里是没有办法呈现的。
由于我们平时看东西实际上是左、右眼有不同的观察,经过交叉重合、视神经融合后再传导给大脑去理解反应,这一系列的过程才让我们看到的事物产生了立体感。如果失去了交叉重合的步骤,看到的东西就只能是2D平面效果,在这样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没有办法掌握空间感和距离感的。日后的生活、学习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将来就业、从业都有非常多的限制。
小朋友由于天生远视,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长成正视眼。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对于自己的视力问题往往是说不清楚,而且并不知道有什么问题的。家长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眼健康方面更多的关注。为孩子建立视觉档案,从小积极做视力问题排查。一般3-4岁是容易发现先天散光、弱视问题的,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控制乃至康复以现在的训练手段和健康认知是有非常大的把握的。孩子年龄越大发现,治愈的难度也就越高。尤其是弱视问题,一般9岁以前是最佳的训练调整期,12岁以后就很难治愈了。希望能引起家长们对于眼健康的重视!
陶医生在我心里是一名非常通透的眼科医生。他书中写出的故事和视角,总是能用最浅显的话语解释清楚医学工作中的程序和难点,并引导读者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价值观。书中文字非常朴实,没有高深的理论方法,却让你明白了很多和自身眼健康乃至和谐身体健康的关键。有思考,有内容,有专业。
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
——陶勇
相信《自造》这本书会带给普通人生活里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