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自造》最后一篇

读《自造》最后一篇

作者: 人间果果 | 来源:发表于2022-12-26 11:34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完了陶勇医生《自造》的最后一个段落——立体视算法。

我们左眼和右眼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正是因为有这种不一样,才让们有了立体视觉。

我在日常的眼保健工作中,经常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用眼姿势。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例如看书、写作业的时候歪着身子,趴在桌子上写东西、看东西都会造成孩子双眼的视力差,差距严重了就很容易发展成弱视。弱视的孩子更严重的是会失去双眼单视功能,进而影响孩子的立体视觉功能。

平时这么说的时候家长可能也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地,因为没办法想象出真实的弱视经验就很难去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看3D立体成像图画、看3D电影大片时戴上眼镜就可以看到图像悬浮于荧幕之上,更立体、更逼真的环境塑造……但这些在严重弱视的孩子眼里是没有办法呈现的。

由于我们平时看东西实际上是左、右眼有不同的观察,经过交叉重合、视神经融合后再传导给大脑去理解反应,这一系列的过程才让我们看到的事物产生了立体感。如果失去了交叉重合的步骤,看到的东西就只能是2D平面效果,在这样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没有办法掌握空间感和距离感的。日后的生活、学习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将来就业、从业都有非常多的限制。

小朋友由于天生远视,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长成正视眼。这个过程中,小朋友对于自己的视力问题往往是说不清楚,而且并不知道有什么问题的。家长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眼健康方面更多的关注。为孩子建立视觉档案,从小积极做视力问题排查。一般3-4岁是容易发现先天散光、弱视问题的,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控制乃至康复以现在的训练手段和健康认知是有非常大的把握的。孩子年龄越大发现,治愈的难度也就越高。尤其是弱视问题,一般9岁以前是最佳的训练调整期,12岁以后就很难治愈了。希望能引起家长们对于眼健康的重视!

陶医生在我心里是一名非常通透的眼科医生。他书中写出的故事和视角,总是能用最浅显的话语解释清楚医学工作中的程序和难点,并引导读者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价值观。书中文字非常朴实,没有高深的理论方法,却让你明白了很多和自身眼健康乃至和谐身体健康的关键。有思考,有内容,有专业。

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

                                        ——陶勇

相信《自造》这本书会带给普通人生活里的光。

相关文章

  • 读《自造》

    陶勇写的这本书,我有很大的共鸣。 首先,谈谈神奇走廊,比对矛盾纠纷。 他说神奇走廊想我想起来,以前法院立案工作的时...

  • 由“周郎癖”带出的一番叨叨

    读一篇有关徐志摩的史料,遇一陌生词语——“周郎顾”。意思嘛当然知道,只“面孔”生生的,不是自造的吧。查了查,还真不...

  • 读书|做个不迷茫的人

    读《自造》有感 《自造》这本书是北京眼科医生陶勇的真诚分享,他让我们相信光,并且相信光的力量。 这是他写这本书的原...

  • 从失去中获得,在存在中要回

    ——————读《自造》有感 一、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楚王丢...

  • 自造

    有时候感觉自己好奇怪,慢慢放掉所有的所有的,逼自己放掉所有的路,把自己逼到一个角落,是不是自己自造。

  • 自造

    听书《自造》 朝阳医院的眼科专家陶勇大夫,因为一场暴力伤医事件走入了公众视野。 听樊登和陶勇的一段对话: 樊登:大...

  • 自造

    早遛时,小泡不欢,慢腾腾。粗心的泡妈没在意。 早饭时,小泡不吃,懒洋洋。自以为是的泡爸说,没肉。没劲。 上午,我坐...

  • 陶勇《自造》:读懂这4个观点,你的内心会越来越清醒

    《自造》一书,是陶勇医生继《目光》之后,出版的第二本书,有人说《自造》是《目光》的姊妹篇,也有人说《自造》是《目光...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读《自造》有感 真正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

  • 静思语

    自造福田, 自得福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自造》最后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dn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