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油脂揭秘】饱和脂肪酸

【油脂揭秘】饱和脂肪酸

作者: 成军413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4:04 被阅读0次
    饱和脂肪酸
    (一)月桂酸,即十二烷酸,是有12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分子式C12H24O2,可简写为C12:0,熔点44-46ºC,不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丙酮和石油醚。

    饱和脂肪酸既能促进肝合成胆固醇,又能促进肠道吸收胆固醇,具有显著升高TC和LDL-C的作用,因而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的膳食因素之一,但月桂酸虽然属于饱和脂肪酸,但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比其他饱和脂肪酸还要低。就升高血清TC作用而言,以豆蔻酸最强,棕榈酸次之,月桂酸再次之,硬脂酸则作用轻微或没有作用。

    月桂酸,虽然名为月桂酸,但在月桂油含量中只占1%-3%。目前发现月桂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有椰子油45%-52%、油棕籽油44%-52%、巴巴苏籽油43%-44%等。

    (二)豆蔻酸也称为肉豆蔻酸、十四烷酸,分子式 C14H28O2,可简写为C14:0。常温下为白色至带黄白色硬质固体,偶为有光泽的结晶状固体,或者为白色至带黄白色粉末,无气味。

    豆蔻酸(C14:0),是饱和脂肪酸的一种,与月桂酸(C12:0)、棕榈酸(C16:0)一样,都会提高人体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物质)水平,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有研究表明,豆蔻酸使胆固醇升高的效果强于月桂酸和棕榈酸,因此要注意避免过量摄入。

    豆蔻酸主要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油中,一般植物油中豆蔻酸的含量少于5%,但在肉豆蔻种子油中其含量达到70%以上。

    (三)棕榈酸,又名软脂酸,十六烷酸,分子式为C16H32O2,可简写为C16:0。为白色带有珠光的鳞片,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是已知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之

    棕榈酸是1840年由 Edmond Frémy 在皂化的棕榈油中发现的。这也是最早生产棕榈酸的工业路线。即棕榈油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水解,所得混合物再经蒸馏可获得纯的棕榈酸产品。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棕榈酸的过量消费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它可能会增加血液中的LDL水平。

    棕榈酸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油脂中,也存在于奶、肉、黄油等制品中,如棕榈油(30%-50%)、猪、牛脂(25%-30%)、可可脂(25%-30%),乌桕油中含量高达60%以

    (三)棕榈酸,又名软脂酸,十六烷酸,分子式为C16H32O2,可简写为C16:0。为白色带有珠光的鳞片,不溶于水,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是已知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之

    棕榈酸是1840年由 Edmond Frémy 在皂化的棕榈油中发现的。这也是最早生产棕榈酸的工业路线。即棕榈油在超过200℃的高温下水解,所得混合物再经蒸馏可获得纯的棕榈酸产品。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棕榈酸的过量消费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为它可能会增加血液中的LDL水平。

    棕榈酸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油脂中,也存在于奶、肉、黄油等制品中,如棕榈油(30%-50%)、猪、牛脂(25%-30%)、可可脂(25%-30%),乌桕油中含量高达60%以

    (四)硬脂酸,即十八烷酸,是有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分子式C18H36O2,可简写为C18:0,熔点70℃,在室温(20℃)和体温(37℃)下都是固体,是已知分布最广的饱和脂肪酸之一。

    “饱和脂肪酸”名声欠佳,因为其会促进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生,但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硬脂酸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并无上升作用。硬脂酸摄入体内以后,可以转化成油酸。硬脂酸虽有提高血液黏度,使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但其被转化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以后,由于熔点低(13℃),生物流动性高,上述风险就不存在了。

    硬脂酸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油脂中,如猪、牛脂(12%-20%)、羊脂(35%左右)、可可脂(35%左右)。人体可以利用它产生能量,合成细胞膜或转化成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通过淋巴管、静脉将其运输到脂肪组织、肌肉、肝脏中储存起来,需要时再转化为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油脂揭秘】饱和脂肪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ej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