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打开书看了一会后,想着歇一会玩10分钟手机没什么关系的,结果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沉迷于手机中,再也看不进书了;
或者经常熬夜的人,往往都立过这样的FLAG“今晚一定早点睡”,结果游戏太好玩了、小说太好看了,又一次熬到了凌晨;
还有,很多人减肥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想着偶尔放纵一下应该不会有大的影响,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吃了就停不下来了,前期的努力也白费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让自己放纵一下:
自以为是让自己放松一会,但事实通常是,我们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以致于一件事之前坚持地再多再好,最后可能也是以失败告终。
这其中,就是我们忽略了“破窗效应”对我们的影响。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
它是这样解释人们不好的行为的,如果一个环境中出现了不良的现象,放任着不去管,那么更多的人就会去模仿这样的不良行为,甚至变本加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比如一个地方贴了标语,写着“禁止乱扔垃圾”,一开始没有人扔,环境一直很干净。
但一旦有人打破了这个窗口,开始扔垃圾,然后也没人清理,那么这块地方只会垃圾越来越多、越来越脏。
另外像等红绿灯,如果所有人都乖乖地站在等候线处,那么没有问题。
但如果有一两个人开始闯红灯了,这时候就容易有更多的人仿效这样的行为,无视交通规则。
这有点像鲁迅说过的一句话: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
有了第一次的行为,我们就会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窗是可以打破的,又没有惩罚,别人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迟到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说谎了一次,也开始有更多次。
不是常有一句话: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也是破窗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可以发现,破窗效应在方方面面都会给我们带来影响。
回头看看文章开头的描述,你对自己的小放纵,就是自己给自己打破了第一扇窗,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警惕那些看似偶然、个别、轻微的“过错”,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重视并且加以调整,只会纵容自己做出更多的错误行为。
所以当你运动一段时间后,想要偷懒放弃运动又或者想要吃点高热量的东西,一定要跟自己说,如果现在放纵了,那你之前的坚持就都白费了;
同样的道理,想熬夜了,不要总是给自己拖时间,什么这一集结束就睡,到下一个整点我肯定不看了等等,你要做的是立刻放下手机闭眼酝酿睡意,等习惯养成了,自然就不会觉得很难了。
只要你不给自己打破窗的机会,那你将会变得更有自控力,更容易成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影响,孩子犯了错误,有些家长就会认为:没事,这只是一次小错,下次注意就好,但最后往往让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和损失。
想了解更多“破窗效应”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后台回复关键词【破窗效应】就可以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