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才能养成先观察,再思考,再行动的习惯?(原问题)
我们身边历来不缺乏高谈阔论的演讲者、评论家,缺乏的是身体力行的行动者。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苦心孤诣,兀兀穷年的行动者,缺乏的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行动者。
如果把我们当做一台机器,首先来说,细致入微的观察属于我们的输入部分,科学、公正、合理的思考属于我们的内在加工,积极有效的行动则属于我们的输出了。所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有效有序行动是一个人完美做事的具体表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此呢?
习惯的养成需要引导,更需要时间。我对习惯养成很有发言权,曾经有一篇写到跑步习惯养成的文章,可以参考V信(wm197049)前去寻找。觉得有用马上去看本身就是一个习惯,比如说我听说一本书的名字,或者一个人名,或者一部电影,我会记下,第一时间前去百度一下,因为我觉得很有用,再者我也是个胜过别人的好奇者,我曾经想过,一个人的思想精华会无意间流露,并且一个人的思想精华很可能是另一个人用很多时间才能学到、悟到、意识到的。
所以,有心计的人会通过互联网学习,无心计的人只会通过互联网娱乐。
首先得懂得人的惰性的形成,再懂得习惯是怎样一回事儿,然后再懂得如何把自己和习惯相结合。惰性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维持现状,花很少的力气就会维持现状,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行动的减省,使一个人放在安稳的境地就是维持现状,减少思考。这样的人比比皆是,维持现状其实是倒退,因为除了你以外,世界是永远时刻不停息地发展呢。
惰性的人花很少的力气和心思就做到了和昨天一样。昨天已经经历过,他的内心清清楚楚,所以无忧无虑。而昨天的昨天就是前天,积年累月,惰性使他活在过去。惰性的人根源是恐惧,害怕不好的突发事件发生,所以试图用最小的行动力躲开所有事情发生,当然包括好的突发事件。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能够成就人,习惯也很容易害死人。人就是习惯的产物。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平庸的个体,都是习惯的产物。所以,认识习惯很重要,习惯自有习惯的规律,由有意识不自然到无意识很自然,随时间推移,一个习惯就诞生在一个人身上了。而无数的正向习惯,又造就了一代伟人。
习惯可能开始很渺小,后来到了一定时间段儿,会显出很大的威力。习惯会反复,也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反复纯属自然,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有喜怒哀乐,所以每天固定时间的一种动作也会受到影响,关键是及时提醒自己恢复就得了。不必为天天做到而沾沾自喜,也不毕为某段儿没做到破罐破摔。继续就得了,得呵护自己的心情,维持自己的习惯。
由于人体智力、体力、情绪的节律客观存在,天天高喊“坚持”也是错误的做法。一种习惯虽然开始断断续续,后来越来越能够维持做下去,最终成了无意识的习惯即可。所以,面对自己正向习惯的养成,允许时间来付出方可,不能一蹴而就。
某一种习惯的消失,一般是由于看不到习惯养成后的收益,动力不足自然行动力不足。假使有这样一个人,医生说他不早起就会死去,他肯定会天天早起的,如果养成了习惯,即使医生不再督促他,也会继续早起,因为他已经不适合晚起了。
天生善于观察的人往往是心灵敏感者。而对于周遭事物反映驽钝的人,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也并非难事。可以从植物、动物开始锻炼观察,最好的办法是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不必为自己开始的笔下无言而羞愧,时间长了就会有所记录,因为世界是变化的,你的周遭也每日不同。
观察是思考的基础,思考的前奏便是比较,再进而探究缘由。事物由表及里的分析,由内而外的推演,都是基础思考方式。你可以参考:思维的方式,以及:创造性思维。时间一长,你会发现有思维的行动比一味懵懂莽撞好得多,因为你的行动有了针对性,也有了高效能。
有四个词语,知道,得到,做到,悟到。在一般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过程当中,你认为是如何排列的呢?这就看你的思考是否完善了。当某一件事情,你若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你就会悟到一个完整的流程,尽管你不一定去做,当某一件事情你知道得太多了,你也会完完整整前去做到呢。反过来又会巩固你所“悟到”,既然做到了,是不是所要的结果就已经得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