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三首有关唐朝文人与妻的古诗,感觉两个文人之妻,差别非常大。
一是杜羔之妻赵氏。
唐德宗李适当政时期,年号贞元(785-805),有个读书人叫杜羔,洹水(今河北魏县西南)人,才学不错,但进京赶考了几年都没有录取。
贞元四年,即788年这一年,杜羔又落榜了。他心灰意冷,收拾行囊准备回家。远在家乡洹水的妻子赵氏听到他落榜的消息,心里既“急”又“恨”,急的是他有才学而不中,恨的是他心灰冷无志向不进取。于是手书一诗寄给他。
诗名:《夫下第》,内容为:“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妻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
杜羔见诗后羞愧难当,当即折返京城,发愤苦学。在贞元五年(789),杜羔终于考中了进士。
杜羔考中后,对赵氏夸下海口,等取得了高官厚禄,便回来接她和家人进京。赵氏听了,既欣喜又担心。欣喜的是,夫君终于考上了进士,担心的是夫君做了高官后沉湎于寻欢作乐而误了事业。于是,又给杜羔作了一首诗。
诗名:《闻夫杜羔登第》,内容为:“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虽然两首诗的言辞有些刻薄,但通过这样的讽刺,体现了赵氏对夫君的爱护。第一次讽夫是为了激励杜羔发愤苦读;第二次讽夫是提醒杜羔不要忘本而误事业。
像赵氏这样的人,是一位难得的贤妻!
二是杨志坚之山妻。
杨志坚,唐代著名诗人,生活于唐大历(唐代宗李豫766-779)年间,字号不详。他是江西临川人,“临川八大家”之一。 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读,善于作诗。
他年青时,屡试不第。他本人生性乐观,安于清贫;但他的妻子则受不了清贫之苦,向他提出休书离婚。
杨志坚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妻子的要求,写了一首《送妻》诗送给妻子。
诗云:“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 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 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 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据说,他的妻子拿着这首诗去见临川内史--大书法家颜真卿,要求判她和杨志坚离婚。颜真卿读诗后对此案作出判决,并在大历六年(771)作《案杨志坚妻求别适判》。颜真卿判处杨妻棰刑,即打二十板,准其改嫁,以示警戒;赠杨志坚布帛二十匹、米二十石,并留任署中随军。
杨妻实属嫌贫爱富、弃夫之人,用颜真卿判词中的话说,是“污辱乡闾,伤风败俗”,受世人不齿。
同为文人妻,差别非常大啊!
看古示今。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也是一种警示!
网图 网图 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