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來蘇集》4月17日誦讀內容

《來蘇集》4月17日誦讀內容

作者: 美君 | 来源:发表于2015-04-10 22:30 被阅读0次

少陽脈證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太陽主表,頭項強痛為提綱,陽明主裏,胃家實為提綱,少陽居半表半裏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乾目眩為提綱,奇而至當也,蓋口咽目三者,不可謂之表又不可謂之裏,是表之入裏,裏之出表處,所謂半表半裏也,三者能開能闔,開之可見,闔之不見,恰合樞機之象,故兩耳為少陽經絡出入之地,苦乾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竅而為病也,此病自內之外,人所不知,惟病人獨知,診家所以不可無問法。三證為少陽一經病機,兼風寒雜病而言,但見一證即是,不必悉具。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躁。

[[少陽初受寒邪,病全在表,故頭痛發熱與太陽同,與五六日而往來寒熱之半表之不同也,弦為春脈,細則少陽初出之象也,但見頭痛發熱,而不見太陽脈證,則弦細之脈,斷屬少陽,而不可作太陽治之矣,少陽少血雖有表證,不可發汗,發汗則津液越出,相火燥,必胃實而譫語,當與柴胡以和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若加煩躁,則為承氣證矣。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經絡,縈于頭目,循于胸中,為風木之藏,主相火,風中其經,則風動火炎,是以耳聾目赤,胸滿而煩也,耳目為表之裏,胸中為裏之表,當用小柴胡雙解法,或謂熱在上焦,因而越之,誤吐者有矣,或謂釜底抽薪,因而奪之,誤下者有矣,或謂火鬱宜發,因而誤汗者有矣,少陽主膽,膽無出入,妄行吐下,津液重亡,膽虛則心亦虛,所生者受病,故悸也,膽虛則肝亦虛,府病及藏故驚也上條汗後而煩,因於胃實,此未汗而煩,虛風所為,上條煩而躁,病從胃來,此悸而驚,病迫心膽,上條言不可發汗,此言不可吐下,互相發明,非謂中風可汗,而傷寒可吐下也,此雖不言脈,可知其弦而浮矣,不明少陽脈證,則不識少陽中風,不辨少陽脈狀,則不識少陽傷寒也。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陽明受病,當二三日發,少陽受病,當三四日發,若三日脈大,則屬陽明,三日弦細,則屬少陽,小即細也,若脈小而無頭痛發熱等證,是少陽不受邪,此即傷寒三日,少陽證不見,為不傳也。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寅卯主木,少陽始生,即少陽主時也,主氣旺,則邪自解矣,辰上者,卯之盡,辰之始也。

太陽與少陽併病,脈弦,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鞕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脈弦屬少陽,頭項強痛屬太陽,眩冒結胸心下痞,則兩陽皆有之證,兩陽併病,陽氣重可知,然是經脈之為青,汗吐下之法,非少陽所宜,若不明刺法,不足以言巧,督主諸陽,刺大椎以泄陽氣,肺主氣,肝主血,肺肝二俞,皆主太陽,調其氣血,則頭項強痛可除,脈之弦者可和,眩冒可清,結胸痞硬等證,可不至矣,若發汗,是犯少陽,膽液虛,必轉屬胃而譫語,此譫語雖因胃實,而兩陽之證未罷,亦非下法可施也,土欲實,木當平之,必肝氣清而水土治,故刺期門,而三陽自和。

太陽少陽併病,頭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太陽少陽併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併病無結胸證,但陽氣怫鬱於內,時時若結胸狀耳,併病在兩陽而反下之,如結胸者,成真結胸矣,結胸法當下,今下利不止,水漿不入,是陽明之闔病于下,太陽之開病於上,少陽之樞機無主,其人心煩,是結胸證具,煩躁者死也。

少阳脉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奇而至当也,盖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三者能开能阖,开之可见,阖之不见,恰合枢机之象,故两耳为少阳经络出入之地,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此病自内之外,人所不知,惟病人独知,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三证为少阳一经病机,兼风寒杂病而言,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躁。

[[少阳初受寒邪,病全在表,故头痛发热与太阳同,与五六日而往来寒热之半表之不同也,弦为春脉,细则少阳初出之象也,但见头痛发热,而不见太阳脉证,则弦细之脉,断属少阳,而不可作太阳治之矣,少阳少血虽有表证,不可发汗,发汗则津液越出,相火燥,必胃实而谵语,当与柴胡以和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若加烦躁,则为承气证矣。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经络,萦于头目,循于胸中,为风木之藏,主相火,风中其经,则风动火炎,是以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也,耳目为表之里,胸中为里之表,当用小柴胡双解法,或谓热在上焦,因而越之,误吐者有矣,或谓釜底抽薪,因而夺之,误下者有矣,或谓火郁宜发,因而误汗者有矣,少阳主胆,胆无出入,妄行吐下,津液重亡,胆虚则心亦虚,所生者受病,故悸也,胆虚则肝亦虚,府病及藏故惊也上条汗后而烦,因于胃实,此未汗而烦,虚风所为,上条烦而躁,病从胃来,此悸而惊,病迫心胆,上条言不可发汗,此言不可吐下,互相发明,非谓中风可汗,而伤寒可吐下也,此虽不言脉,可知其弦而浮矣,不明少阳脉证,则不识少阳中风,不辨少阳脉状,则不识少阳伤寒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阳明受病,当二三日发,少阳受病,当三四日发,若三日脉大,则属阳明,三日弦细,则属少阳,小即细也,若脉小而无头痛发热等证,是少阳不受邪,此即伤寒三日,少阳证不见,为不传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寅卯主木,少阳始生,即少阳主时也,主气旺,则邪自解矣,辰上者,卯之尽,辰之始也。

太阳与少阳并病,脉弦,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脉弦属少阳,头项强痛属太阳,眩冒结胸心下痞,则两阳皆有之证,两阳并病,阳气重可知,然是经脉之为青,汗吐下之法,非少阳所宜,若不明刺法,不足以言巧,督主诸阳,刺大椎以泄阳气,肺主气,肝主血,肺肝二俞,皆主太阳,调其气血,则头项强痛可除,脉之弦者可和,眩冒可清,结胸痞硬等证,可不至矣若发汗,是犯少阳,胆液虚,必转属胃而谵语,此谵语虽因胃实,而两阳之证未罢,亦非下法可施也,土欲实,木当平之,必肝气清而水土治,故刺期门,而三阳自和。

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并病无结胸证,但阳气怫郁于内,时时若结胸状耳,并病在两阳而反下之,如结胸者,成真结胸矣,结胸法当下,今下利不止,水浆不入,是阳明之阖病于下,太阳之开病于上,少阳之枢机无主,其人心烦,是结胸证具,烦躁者死也。

相关文章

  • 《來蘇集》3月22日誦讀內容

    五苓散證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症,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服煖水汗出愈。 [[表...

  • 《來蘇集》3月23日誦讀內容

    傷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下當有心下悸三字,看後條可知,不然汗出而渴...

  • 《來蘇集》3月25日誦讀內容

    大陷胸湯 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七分〕,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二沸,...

  • 《來蘇集》3月27日誦讀內容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治之小誤,變症亦輕,故製方用瀉心之半,...

  • 《來蘇集》3月24日誦讀內容

    十棗湯證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

  • 《來蘇集》3月28日誦讀內容

    抵當湯證 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而反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

  • 《來蘇集》3月30日誦讀內容

    痙溼暑證 太陽病,痙濕暑三症,宜應別論,以傷寒所致,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主表,六氣皆得而傷之,三種,故...

  • 《來蘇集》3月31日誦讀內容

    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附子〔三枚炮〕、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

  • 《來蘇集》4月3日誦讀內容

    右論胃實證。 問曰,太陽緣何而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胃實大...

  • 《來蘇集》4月2日誦讀內容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陽明證具,而心下鞕,有可攻之理矣,然鞕而尚未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來蘇集》4月17日誦讀內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ut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