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冬天,一个小孩,尿床了,怎么办?
父亲很生气,对他大吼,让他下床光着屁股站在地上,口中不停念叨:“睡觉前,让你去尿尿,你说没有,你看被子和褥子都湿了,咱们怎么睡觉?”甚至有时候,那个小孩被打屁股,他就委屈的哭着,妈妈就默默的整理尿湿的被子和褥子,有时她也安慰他说:“下次,睡觉前去尿尿,别再尿床了。”
小孩,一旦犯错被父亲知道,就会教训他,对他吼,发怒的时候会给他来几脚过去。母亲和奶奶有时候就护着他,臭骂几句父亲。
后来,孩子每次犯错误的时候都害怕被父亲打骂和教训,慢慢的孩子的性格变了。变得怕说错话,不敢大胆尝试新事物,做事说话开始拘谨生怕出错,成人后这个孩子变得很懦弱、内向和不善交际,每次遇到事情选择逃避或者内心极其痛苦的挣扎。
分析:
1.这份痛苦是真的很痛吗?
(1)在大脑中回想自己脑海中第一份记忆图像,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如果是痛苦的那么它是潜意识中的一份痛苦经历和回忆。
(2)想象假如你自己死去时,你会给自己墓碑上刻上什么字?如果你下意识要刻入的字,让你感觉不舒服或者自己其实不是那样的人时,说明你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一份痛苦的回忆和经历。
2.痛苦的形成机制
这段经历成为你的一段痛苦的记忆, 直至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段痛苦的经历,是你将那个事件利用感官功能(眼耳舌鼻耳身意)进行整合加工后存储到记忆中。每次回忆的时候,你能够在脑海中闪现那个画面、听到那些声音、闻到那个味道、身体上的感受、当时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每一份沉重的痛苦会让人否定于它、愤怒于它、挣扎于它、抑郁于它、接受于它,经历时间长河最终让你选择深埋痛苦而非摆脱痛苦。
3.你有着怎样的世界观?
(1)你的痛苦是否影响了自己的日常行事?
是的,你变得懦弱、内向和不善交际,遇到事情选择逃避或者内心痛苦的不知如何做事。
(2)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身份)?
你既然认为那是一个痛苦的事,也不想那样。你想要成为一个坚强、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处理和谐,做事不惧怕和勇敢做事的人。
(3)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价值观)?
你想要说话和做事不拘谨,不怕别人数落自己。
(4)你要通过哪些方法和条件实现自己想要的(规条)?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勇敢的说话和做事。
(5)那么你说话和做事时,应该持怎样的观念对待周围的世界、他人、物和事呢(信念)?
对于世界:世界每天都在变,宇宙那么大,万事万物都很渺小,看开一些,一切都是过程,何必在意那一时的得失?!
对于他人:有些人是会看扁你,有些人是会高抬你,在意他们的评价和感受没有用!
对于物:物欲和金钱,满足家庭的需要并且有结余以备不时之需,不能一味视金钱如粪土般清高。
对于事:事情自己努力去做,先去做事情就好了,对与错只要自己初衷是好的就可以了。
(6)你要改变自己,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掌握做事的方法、策略,学些人际交往的方法,多读书多联系,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
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状态;
要多去思考和做事,不必吾日三省吾身,需要隔一段反省自己近期和近日的学习和实践情况。
机遇和运气,这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认为自己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就自暴自弃,相信自己定能成功。但是,成功之前需要不断积累和实践自己的能力,才会有更大的舞台等待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