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风不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题记:在职业生涯初期,我们从事的可能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甚至与自己所学相差甚远。要分清:喜不喜欢这份工作是一件事,应不应该做好这份工作是一回事,能不能够做好这份工作又是一码事。请切记:当你还没有能力做好一件工作时,就没有资格说不喜欢。
01
有位毕业不久的小鲜肉在微信上发来求助信号,说是摄像机里的视频播放不了也拷贝不出来,问我该怎么办?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帮他找了一位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解答问题。
末了,小鲜肉颇有一番感慨:“专业跟职业不对口,确实比较吃力”。他在暨南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如今在公安机关搞宣传。
试想,大学四年接触的是桥梁工程、建筑图纸之类的,如今却整天想着这篇稿子怎么写那个视频怎么剪辑,这画风确实有点违和。
但又试问,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把所学的专业变成谋生的职业呢?
02
部门一个姐姐,大学读的是幼师专业,毕业后在父母的快递公司当起了财务,结婚生子后重新出来工作,如今成了一名记者。
前几天遇到的一个采访对象,是80年代的大学生,读的是医学专业,但他的职业却做过建筑工程的“包工头”,也做过开商店的个体户,近几年又开餐馆做起了厨师。
认识一个职业生涯颇具传奇色彩的企业老板。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回家乡一所中学当起了物理老师,3年后调动去当起了市长秘书,然后辞职下海搞起了软件开发,如今几年却又转战文化产业了。
还有一个最经典的案例,当年的北大中文系才子陆步轩,毕业后卖起了猪肉。这在当年引发的轩然大波,想必很多人还记忆犹新。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专业当成饭碗。
03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季,一拨又一拨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路上前赴后继。面对所学专业与应聘职位不匹配的尴尬,到底该如何是好?
朋友家的公子小李,读的是美术设计专业,发了N多简历,跑了几场招聘会,都没有发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索性卷起铺盖闲赋在家。面对亲朋好友的询问,还特理直气壮地说:“专业不对口你让我怎么工作?”搞得父母也只能一声叹息。
同样是专业不对口,应届毕业生小梁就显得“识时务”多了。读计算机专业的她,求职几个月无果,然后痛定思痛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在软件程序开发上确实不占优势,于是曲线救国应聘到一家教育机构当起了辅导老师。她笑说自己是“为五斗米折腰”。
关于专业与职业,许多人或许会有一个误区,觉得我读了这个专业就一定要往这条路上走。当然,如果你能往这条路上走,并且把它当作一种谋生职业的话,那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但从目前的就业市场与人才需求结构来看,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04
打个通俗的比喻,职业是一条通往人生的道路,而专业就好比是一把武器,它能在这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有些窘况是,比如你走的陆路,而武器却是船桨;比如你走的是水路,而武器却是汽车。
所以说,你所学的专业是你拥有的一技之长,至于能不能把这一技之长转化成谋生饭碗,又是另一回事。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注定了该往那条路走,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专业混成职业。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和一种不断学习的觉醒。
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姐姐,从幼师专业到财务管理再到文字记者,每一次都是一个巨大的跨越,甚至是非常有难度的挑战。但她却用自己的用心与耐心,从零开始,一步一学习与积累,最终胜任下来。
还有那个曾经被冷嘲热讽的“北大屠夫”,如今也已经华丽逆袭,打造的壹号土猪2015年销量超过10亿。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所学的专业或许只是一块敲门砖,更重要的是敲开这扇门之后,你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能够把所学专业当作谋生职业,是一件幸运的事,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人不得不面临的是两者之间的偏差。而当专业与职业不匹配时,其实也不用过于纠结,过于恐慌。毕竟,路在脚下。
未来的无限可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而不能被专业之类的条条框框给框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