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家的小说一定要反复读,细细品!尤其是在 《人民文学》刊载的这本长篇小说《风声》,它可是打破了《人民文学》创刊近60年记录的一次连载。
我猜很多人和我一样,对《风声》的印象来源于周迅、李冰冰等人主演的那部电影。等你读了这本书后就会发现,这本书和电影真的不太一样,它比电影情节更复杂、推理过程更精细、小说结构也非常新颖、奇特。
电影《风声》对小说的内容进行了改编,包括人物角色都进行了调换,情节虽然也曲折、烧脑,但电影的主线终归是具有黑白分明界线的,观影过程中,稍加推理就会知晓谁是真正的“老鬼”。
但在麦家的小说当中,尽管你站在“上帝角色”,你还是会发现,你没办法分辨谁是“老鬼”。美丽的裘庄其实是人间地狱,人人在找鬼、搞鬼、恶对恶、狗咬狗,栽赃,暗算,厮杀,人性泯灭,兽性大发。肥原和王田香关于人性百面的推理,真的是令人乍舌。
在我看来,小说中肥原不仅是一个特工角色,更像是作者设立的一个“导游”、一个“解说”者,在“东风”中带着读者去游览人心、见证人性。
比如,他在推导谁是老鬼的过程中,每一次都会预演出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a成立,那么推导出b,如果a不成立,那么推导出c……像类似于这种推理过程,仿佛带着读者去一一见证人性,再一一推翻。
“无论对方出什么牌,老鬼都能接得住、再打回去”。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肥原的牌,尚不知如何应对。更何况老鬼还要推测,根据推测回击,真的是惊世骇俗的定力和沉稳。
正是这一次次心理对决的描写,带给人的阅读感是紧张、刺激的。等你觉得终于把小说的主线剖析出来,对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些明朗时,麦家笔锋一转,又吹开了“西风”、“静风”的大门,小说的情节反转再反转,真是精彩、新颖的结构设计。
当各方的说法综合在一起时,你就更加能体会到:真正的“老鬼”在那样紧张的环境里,身负重任,内无帮手,外无接应的情况下的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绝地反击的勇气,真令人肃然起敬。
到此,整个事情的脉络和细节已经基本清晰了,将“东西风”合并,再跳出来看“静风”的剖析,整个事件的面貌得以还原。
更加精彩的情节反转,在于“静风”部分,麦家说:我们都身处裘庄里、迷宫里,看人在时间的长河里不休止地冲突、倾轧、厮打,不知谁对谁错。“我”费尽心机,明访暗探,仍不知所终,甚至挖出来更多令人心寒的“史实”。
这是小说《风声》给我最震撼的地方,在历史事件中,人性使然,每个人都站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做选择,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对谁错,谁又能真正说清呢?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存在。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信仰奋斗过,事成后他们相忘于江湖,揭开那道伤疤的时刻,也是考验人性的时刻。但你能说他们有错吗?或许正如那句歌词所说:雁过无痕风有情,生死两忘江湖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