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做梦,就越能实现目标?
很多鸡汤文学都比较推崇这么一个说法,就是想要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念叨它。
记得最初接触这个强烈神秘学风格的是那本朗达·拜恩的心灵励志书《秘密》。里面的核心观点,就是你呼唤你的目标越详细越虔诚,整个宇宙就会发动越多的神秘力量帮你达成心愿。
当然,后来发现这个有点不靠谱,如果这个真的有效,那么刘德华当年应该娶的应该是杨丽娟了。
再后来接触了一些最新的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这个理论,其实有点想当然了。
我们普遍的认知里,当你在大脑里描绘了你的目标以后,这个目标的美好会刺激你去奋斗。
比如你想要一套大别墅,于是你整天想着住进别墅有多么的惬意,到时候内心会有多么的有安全感,然后这种感觉就会时时的督促你去奋斗。
但是,真相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大脑里面有“镜像神经元”这个神奇的存在。
镜像神经元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它会让你大脑分不清真实和想象。比如你看电影会哭,明明是电影里的故事,又不是你亲身经历,为什么会哭?
因为镜像神经元模拟了这个场景,但是你的大脑分不清。
也就是说,当你想象了住进别墅的所有细节,构想了所有场景以后,你对于别墅的欲望,反而因为大脑达到了很多满足的快感,而导致下降了。
你越想的多,想的越细,反而刺激你奋斗的动力就越显不足。
所以,如果你要去完成一件事情,一个目标的时候,太关注于完成目标后的成就细节,反而不利于激励自我。
那么,我们应该想什么呢?
我们应该多想想过程。
2、准备越充分,越能实现目标?
同样说回鸡汤,鸡汤里面还有一个关于努力造就梦想的流派,核心观点就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侥幸,背后都是千百次的练习和试错。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其中有一种鸡汤,讲的是努力和用心做准备的人,是如何把握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从而获得关键成功的。
比如一次非常重要的面试,在心仪已久的公司,如何通过三周收集公司资料,整理面试话术,精心打理穿着,提前一小时等待等等,最后圆满收到offer。
再比如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提案,在准备好所有资料正是开讲前,突然对方电脑死机了,这时候某某让人敬佩的职场大神顺手拿起记号笔,在边上的小白板上完美了呈现了计划案。
这些都是想说明,对于重要的事情,再怎么准备几套备用方案都不过分。
那么回到我们的目标管理上来,多去想想过程,是否也起到了和上述鸡汤里同样的作用呢?
是的,完成任何一个目标,中间都会遇到挫折、打击、失败和迷茫,鸡汤里想要表达的是实施过程中的解决方案,而我们要通过多想想过程,去建立一个心理上的planB。
完成一个目标,特别是那种长期且宏大的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抗挫折能力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需要经常想想过程,想想需要面对的情况,需要去学的东西,可能发生的状况,最坏能怎么样?
这些想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给自己打一针疫苗,让自己在真正实行的时候,在准备工作上,在心里建设上都有足够的底气和坚韧性。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长期的,坚持下去,直到完成目标的那一刻。
所以,与其想那些完成目标后的成就快感,不如多想想实现过程的细节。
3、犯错,才是实现目标的捷径
那么,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加上在大脑里模拟了N遍的过程,就可以自信十足的觉得自己可以梭哈all in了呢?
当然不是,这些只是设想,只是计划,如果说完成一件事情转换成成功率的话,这两者只是完成了从0-1的过程。
而剩下的1~100,都是需要从不断的犯错过程中,才能去增长。
雷达里奥在他的《原则》这本书里,有一条原则特别的深入人心,他认为犯错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进步的最佳方式。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犯错,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避开错误的原则,然后这一条条的原则就是我们成长的标志。
每一个目标都是如此,我们不要担心在实施过程中犯错,只有经过试错反馈后,不断修改方法,甚至修改路径,才是达成目标有效的方法。
每个人内心都有自恋情节,这种自恋情节会让我们对于犯错有天生的逃避心理。
从每个人都有的拖延症,到发生事情后本能的责任逃避,在到一些认知事物确认偏误,都是我们对于“犯错”两个字的本能逃避。
但是,如果我们把“犯错”和“成长”联系到一起,或者说把“犯错”和“成功”联系到一起,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明确那个犯错的最大成本,只要这个成本不触及我们的底线,那么犯错它就是成功的基石。
所以,对于目标管理,我们应该多想过程中的细节,少YY结果,然后不怕犯错,一路向前。那么,成长和目标,你至少会收获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