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点是什么?
在鸥飏老师的课堂,第一次听到“三点”思维的时候,真实没搞懂是什么意思?
在经过第二次培训,老师再次提到“三点”理论时,基本上知道了大概的意思。所谓三点:痛点、爽点、痒点。我的理解是,找到痒点、挖掘痛点、制造爽点
痛点就是恐惧点,症结,破口,需对症开方。
爽点是给学员造梦、做愿景、最高状态。明白有什么好处?
痒点就是可以帮助他达到状态和爽点。
痒点就是时不时给他来点互动的、游戏的、故事的东西,让他玩儿,时不时给他点刺激,撩拨撩拨,给他到达状态的工具和方法。
这个状态下来,基本上课件的设计,就有了学员的看点。

终于在鸥飏老师分享的案例中再次看到了产品设计的三点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999年,国际组织给孟加拉国提供援助,在各个村庄都盖好了公共厕所……可是当地人就是不爱用厕所。
那时候孟加拉乡村的田间地头、路边、甚至是住宅周围,到处都是人的粪便。粪便特别容易传染疾病,可是当地人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给他们修建的厕所,他们有的只是偶尔用用,有的干脆给当成储物间用 —— 有的村民说这个厕所比他们家的房子都漂亮,怎么能在里面大小便呢。
这种局面,社会学家有个专门的名词,叫“社会规范(social norm)”。如果你这个社会中人们平常就是这么做的,那大家就会认为这么做就是对的,你想要改变可就太难了。有些知识分子经常感慨怎么国人都这样!那就是在跟社会规范做对。
但社会规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咱们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社会规范就一直在。有一个国际组织,就帮着孟加拉国解决了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随地大小便的比率从38%降到了1%。他们的做法,是派人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给村民演个节目。
一个衣着不俗的外地人来到村里,他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专门查看地上的粪便,还不断询问村民有关粪便的问题。村民一看这人挺有意思,慢慢地聚集在他身边。
这人把村民召集到一起,挂起来一张村子的地图,让村民帮着用黄色标记可能会出现粪便的位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结果是整张地图基本上都变成了黄色。村民也感觉不太好意思,但是演出才刚刚开始。
这人拿出一个非常干净的水杯,往里面倒了一杯清水,然后他问村民们,谁能喝这杯水。围观村民们都表示愿意喝。
接着,这人拔下了自己的几根头发,走到附近的一坨粪便处,用头发沾了点粪便,然后头发在水杯里搅了搅!他又问道,现在还有谁愿意喝这杯水 —— 没有一个人愿意喝。
于是他问村民,你们知不知道苍蝇有几条腿?村民回答说有六条腿。他接着说,那么当苍蝇的脚在粪便上停留一会儿的时候,苍蝇沾的粪便多还是我这几根头发上沾的多?如果苍蝇刚刚在粪便上停留过,接着又飞到你家里,在你吃的食物上停留了一会儿,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你们在吃全村人的粪便。村民一听受不了,当场表示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以后再也不要随地大便了。
这个故事中其实有个问题。难道村民们以前就没想过吃屎的事儿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苍蝇飞来飞去很脏吗?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有问题而不面对,那么修厕所就是给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
这个道理是想要让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你需要精心设计一个体验。(以上为欧飏老师分享的案例)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理解它的三点思维?
故事的主角,你认为是谁?
其中的三点思维,分别用在了哪些方面?是怎么用来解决问题的?
老师分享的案例,值得深究。
我个人的理解为,第一个三点运用在了国际组织和孟加拉国。
痒点:当地人随地大小便,不文明不卫生,环保差,易流行传染病
痛点:修了厕所,村民不用,反而用作储物间,没改变习性,反而占为私有
爽点:大家都有意识主动去厕所,改变了恶习,全民懂礼貌讲卫生,素养提高、国家更文明
第二个用在了当地人身上
痒点:全村的便便去哪儿了
痛点:全村人都在吃自己和别人的便便
爽点:以后不用再吃别人的便便了

三点思维运用在培训中
一、找到学员的痒点。怎么学可以找到自我价值和好处?这么学你可以更好
二、了解学员的痛点。为什么是你要学?为什么跟我学?不学有什么坏处?
二、制造学员的爽点。学了有什么好处?可以达到哪种状态
在运用三点思维中,仍需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通过多方位的了解确认三点。点连成线、线练成面,在点于点、线与线的立体模型中,建立一个课程体系,学员在课程维度中的体验,是最好的培训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