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沐浴焚香”之说,多在面临诸如祭祀、临考等大事前进行,以示郑重,更甚者还要斋戒或者直接戒食。古人爱香,不若今人,祭祀、礼佛、抄经、读书、宫廷,都有专门的香,用各种香料合制而成香囊、香粉、香膏、香丸不一而足,用香更是有熏、焚、炙、佩等等方式,无论是合香还是用香,都是不传之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奉之为“香道”。
佛家爱香,以香礼佛,恭敬之余更能宁神静气、驱邪辟瘴,现存世静心之香方,亦多出自佛门。读书人爱香,有焚香读书之说,燃上一炉香,能迅速宁静心神,清明大脑,读书颇能事半功倍。至于宫廷之香,安神助眠有之,但更多趋于靡靡,且所用香料或已绝迹于世,或千金难求,今人多是望方兴叹。
至于用香,佩者,香囊也,无碍乎母于子女,女子之于情郎,“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时,自是高城望断,灯火黄昏。佛家用香,多为线香、盘香,余以为礼佛者,唯心,其他皆不不足道,自然无需太多形式上的哗众取宠;且线香、盘香燃时较长,符合佛家香火不断之意。读书人用香,除了静气清神外,还看重香的计时功能,所以亦有用线香、盘香之类,但为显其高雅,更多是以篆香的方式,篆香,又名印香,放下香印填满香粉脱模后点燃品香,明清时期的文人学士,对香印的式样、香粉的配方的追求,可谓到了极致。至于焚香的另一种形式隔火熏香,则多见于官宦人家或者宫廷,做法是,将香炭烧红后埋于香灰之中,用香箸在香灰上开天窗,然后将云母片放在通气孔上,再将香材(单香)或香丸(合香)置于云母片上。此法需专人时时留意香炭的燃烧情况,且对香材要求极高,所耗人力、金钱非一般人家可以承受。
香悟 香悟自觉一切玩物丧志之道,之于我,都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初学篆香,无需太多的技巧,唯静心而已。篆香不难,8岁的女儿都能打出像模像样的香印;篆香亦难,至今无法打出“寿”字篆,只能打出“福”字篆,严格来说跟女儿还处于同一水平。
香悟其实篆香,为的是读书,当你洗完澡,打上一炉香时,心就静下来了,可以读书,是谓涤尘心。打香篆的时候,心要专,手要稳,不能受外界影响,是谓养静气。要靠外物来静心养气,终究是落下乘,“每临大事有静气”是目标,也是鞭策。当然,想到“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的谢安,淝水战报来时,还坚持要把棋下完再听,但事后却手舞足蹈,“不觉屐齿之折”,或许我们该会是心里平衡些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