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流程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8-28 11:10 被阅读0次

近期在读明清文人传志,科普了一下古代科学考试知识,搜罗如下,以飨诸友。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成型于唐朝,明朝进入鼎盛期。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而考取秀才成为生员则并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其中,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即省)举行的地方考试。考试的地点在南京、北京和各布政使司驻地(即省会)。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因乡试的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又称礼闱。会试举行的时间在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考期在春季二月,故又称春闱。会试考中的称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的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称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之后,一甲三名直接进入翰林院,其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而其余的进士要再举行一次考试,叫作“朝考”,朝考的目的是选拔优秀者,被选拔的进士则称为“庶吉士”。

庶吉士在翰林院经过三年学习后再参加毕业考试,毕业考试被称为“散馆”。其中,考试合格的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考试不合格者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

因此,在明朝,进士和状元并不是士阶层的最高层次,士的最高层次是翰林。

进士通过朝考被选拔为庶吉士,庶吉士通过散馆再考取翰林,成为翰林才是天下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从明朝中期开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自进翰林院后便被视为“储相”,即入阁的储备人才。

翰林本是文章词赋多如森林之意,后来,翰林成了文章和文人之盛的代称,翰林院成为储才之地。

相关文章

  • 科举流程

    近期在读明清文人传志,科普了一下古代科学考试知识,搜罗如下,以飨诸友。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成型于唐朝,明朝进入鼎盛...

  • 科举

    苦读寒窗十二载,四页废纸定半生。 来世再入轮回道,只做鸟兽不为人。

  • 科举

    童试——县州级考试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 主考人:各省学政参加者:...

  • 科举

    古代科举,有秀才举人进士三步。 秀才一关,已相当于考今天的博士。难度不小,许多人白头也未能成。 历史上,秀才即有功...

  • 科举

    一、红尘雅居 红尘雅居乃长安城最大的酒楼,其赫赫有名倒非海味山珍有多美味,而是其地缘极好,其到中书...

  • 科举

    前几天看了一部关于科举制的简报,看完很有感触,在这儿有自己一点见解跟大家做一分享: 1,中国古代从最初的官...

  • 科举

    科举是一种官员,尤其是文官的选拔制度。因以分科考试选举官员,故名“科举”。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对中国社会和...

  • 2018-12-28 化科 - 紫微斗数

    科 科举制度 Imperial examination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

  • 临湘塔记

    为志者,最下。虽所为科举者计,宜志 科举者得之也。为设科举者计,使志科举者得之,尚不若不知所为志者得之也。...

  • 日更21,学习摘要

    1,不可复制,也失去了做大的机会。做出好产品的流程、产生好员工的制度、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支点。 2,古代科举制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举流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wrb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