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事实确实如此。你在其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你喜欢的,你不喜欢的,合得来的,还有厌恶的。但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在时间的年轮中,你会愈发知道自己喜欢哪样的人,欣赏哪样的人,还有千万要远离哪样的人。
在七年读书的过程中,我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朋友,还认识了不少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我曾经吃过很多苦头,究其根本原因:距离太近。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缺口。曾经周国平喜欢说不用羡慕其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暗流,无论那人多么光鲜和明亮。距离太近的最外显表示则是大学里的室友关系,十来平米的小单间里,住着几个生活习惯、成长经历、价值观都不一样的人,然后强迫困在一起几年,简直折磨死人了。我就是室友制度的受害者,别跟我说“别人都行,为啥你不行”。这几年的时光,关于宿舍,我能够写十来万字,不止。
虽然没有讨厌的人,但是总有讨厌的事发生。当一个人总是做你讨厌、不认同的事,你就会自然讨厌这个人。今天,就细数一下在寝室最讨厌别人做的几件事。
第一件:声音大
公共空间,那些看电影、视频、微信聊天公放的,全都原地爆炸。而且大多时候,这些人不在意是否吵到别人的人,当别人声音大一点的时候,他们那个白眼和表现真的让人上火。我的研究生室友以前经常让我非常敏感,明明自己早上起床特别大的声音,都吵到我们,但是只要别人稍微出一点声音,又是在床上骂骂咧咧,又是摔被子啥的,让人亚历山大。同时,她大晚上的有时八九点就要关灯,关了灯也是躺在床上闲聊,或者玩儿手机。这样的随心所欲,让我觉得极度不方便。而有时候,她早上又会起得特别早,一会儿拿盆,一会儿进进出出的。这半年,不管晚上何时睡觉,找完工作也没啥事,本可以好好休息,却每天早上被迫五六点钟起床,让人无限火大。而且早上心情不好、精力也不好,影响的是一整天做事的劲头和心情。
还记得本科时有一个奇葩室友,其他所有人都不喜欢她,但是每个人都不会说一句话来讲明对方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困扰,也就是选择了沉默。她每天都使劲敲键盘到凌晨,没有人说她。有一次夏天,本来呆在异常闷热的寝室,大家就心情不好,所以能够安然入睡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恩赐。但是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她会爬起来打蚊子,而且会自顾自地打开灯,吵醒所有人,简直让人抓狂。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
那些在别人休息时依旧聊天,做一些声音大事的人,希望他们可以永远遇到像我前室友那样不断沉默的人。但是,事有轮回,不知道当他们被别人吵到的时候,会不会想到曾经的自己?
第二件:脾气大
上面说的那种敏感性脾气犯发,时不时在语言和动作上表达自己情绪的室友,也是非常常见的。大家都长到二十几岁了,但是还是没学会平和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我们寝室有一个室友,只要一点不对她的胃口,立马口吐脏字过来了,让人不敢接近。而且会怀疑:为何表面漂亮的人,脾气会这么大?
说一件本科时候的事情,和上面那个比较奇葩的人暑假都呆在寝室,但是有一次我出了宿舍,然后门被风自然吹到就关掉了。关键是这个奇葩出门从来不带钥匙,室友本来就没有随时帮你留意有没有带钥匙、有没有关门的义务。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她硬是认为我是故意的,导致她从六楼到一楼去借了钥匙。于是乎,当我回到宿舍时,她气冲冲地向我走来,然后一步步地对我进行逼骂。我哪里骂得过这种流氓,非常不争气地被她从六楼骂到了一楼。现在想来,第一觉得那样的人愤怒起来真是可怕,内心已经蕴藏着可怕的能量,唯一与之相处的道理就是:远离她。第二觉得,那时我着实不该还回了几句嘴,应该默默地走掉,不在乎就是不在乎,人生的过客,说什么脏话狠话,都是返回给自己罢了。确实如此,一个人心存混乱与愤怒,想对别人发火,或者已经发出去的时候,收获的是不开心的、不美好的经验。我们感受不到他人是否因我们表现而心生变化,诸如愧疚、终于输了之类的感情,我们只能感受我们自己。所以企图通过这种激烈的表现来让自己赢,让别人不舒服,最终不过是适得其反,让自己不舒服。所以,张德芬说得好:亲爱的,这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三件:乱拿别人东西
说起这一点,是二十几岁的我们最讨厌的,毕竟长大每个人都需要单独的私人空间。更何况,我是一个从小作文都不愿意给别人看一眼的人,如果我的父母要看我的日记或作文,我是会立马翻脸的。所以,怎么可能受得了在寝室被乱翻东西,尤其是某些私密得不能再私密的东西。
有一次,我在寝室找《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因为太想看了。然后我又是个买书狂,寝室的书架上堆满了书,所以急匆匆地找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还是没找到。因为之前放长假有拿一批书回家,所以误以为这本书已经拿回家去了。但是,当我一转身,看到对桌室友的桌面上赫然躺着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时,而且是书页翻开倒放在桌上。我想:她平时哪里会这样对待自己的书。于是,一种非常强烈的预感告诉我:那可能就是我的书!结果,走过去拿起一看,上面的批注,夹着的小书签,还有扉页的签名,果然是我的!但是她从来没跟我借过这本书,而且印象中这本书我并不是放在显眼的地方,而是在一堆书中放得相当严实和隐秘了。当时的生气可想而知,但一想到她平时就有偷窥别人的习惯,比如看到我买什么灯,就要买同款;看到我东西怎么放置,也要同样放置;看到我干了什么,也好像一定要赢过我一般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说真的,我非常讨厌这个室友,可以说是极度讨厌了。说起来,这样的事在我的闺蜜身上也发生过一次。她出去实习了,室友告诉她已经借了她的三本书。但是闺蜜极度生气,因为这三本书就放在她的抽屉里,别人根本看不到,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室友趁自己不在的时候翻箱倒柜,乱拿自己的东西。
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总是担惊受怕,写了的日记可能被看见,放在桌上的日程记事本可能被看见,放在桌上的私密性记录估计早就被看光光了。但是一个总是偷窥别人的人,一个总是山寨别人的人,一个总是看着别人的人,这样的人在我眼中是最没有魅力的人,是最傻的人,也是一个完全学不会尊重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永远没有自己的创造力,而且会被我这样的人讨厌。所以,最后我发现这个室友,总是依附在较强人格的人旁边,因为难以想象她这样的一个人,独自一人如何进行创造。另外,这样的人还是太没自信,总是需要摸清别人的底来评估自己,还是在进行比较和衡量。
而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普遍缺乏一种真正尊重的界限感。我们学校在整个中国来说都算不错的,至少排名靠前,能够上这所学校的也算是学生里会考试的翘楚,综合素质也还算不错。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小空间中,还是会发现中国人因为所受教育的影响,强调集体主义与自我保护,很多人其实是非常害怕脱离群体的。因为你展现你的不同时,是容易被排斥、被抛弃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到了群体中一般展现的还是两种表现,一种就是被同化,被环境同化、被周围的人同化,因为这是最安全的做法,是不会受到诋毁的平稳做法。当你有不同,如果不是换一个环境,那么就会被环境改变。还有一种就是异化被排斥,被周围的人认为是奇怪的、不合群的,他们会从幽暗的渠道整你,让你各种不舒服、不开心,让你自己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怪物。但是那又怎样呢?我不坚信任何一种“主义”的哲学,我只是要跟随我的心,成全自己的选择,回应自己心。任何时候,从今以后,我都只听自己的,管别人呢。总之,我一定不要成为那个集体中时刻“偷窥”别人的人。
第四件:喜欢炫耀
昨天,我看到彭小六写的一段话,对我很具有启示意义:
给每一位在努力学习,颠覆自己的人一个提醒:足够强大之前,不要SHOW你的成长。因为李笑来说: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超过身边的人。有点难听,但是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别人超越你,你会爽吗?肯定不爽啊!所以换个角度,不要炫耀你的成长,因为你很容易让身边其他的人不爽。我一直劝说要做斜杠青年,下班后学习,甚至去挣钱的小伙伴发朋友圈一定要设置分组,屏蔽你的同事,就是这个意思。
这段话,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长期处在师范院校,这里女生众多。而女生多的地方,其实幺蛾子也是相当多的。比如研究生三年,我就要一直听上文说的那个乱拿书女孩的”成长宣言“。因为她本身的资质是很差的,所以所谓的“成长”自然也就相当明显。想想看,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这样一个纯文科的硕士研究生居然不知道岳飞是谁,然后不知道路遥是否去世,所知的大概就是韩国明星与韩系美妆。说真的,那时候除了觉得她脸长得还不错,根本就在不停怀疑研究生选拔制度。
然后,因为基础水平太低,所以她每接触一个在我们眼里并不新的“新东西”,都要大肆渲染,恨不得全天下人知道她了解。比如她看了《肖申克的救赎》,如果说是一起讨论某些话题是没关系的,但是她主要停留在演员的八卦等问题上,让人非常疑惑。再者说到《布达佩斯大饭店》,她的关注点在于跟你说西尔莎罗南还演了什么,而且生怕你抢了她的“风头”,会一直说:我知道,她还演了啥啥啥。和她聊天真是相当不爽了。因为你可以感受到她那种low low的炫耀风,她并不想要和我们正常聊天,只是想要证明比我们强。其实,这些电影并不是她一个人看过,足以证明这人不值得交往,因为没必要和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说一句话,反正都要被diss。
第五件:搞小团体
一个寝室4个人,可能有5个群,虽然是网上的段子,但确实有此情况。因为总有一些小心情和小摩擦。仍旧以研究生宿舍那位喜欢SHOW成长的室友为例,我因为她乱拿东西而心怀芥蒂,然后对她自然流露不开心,于是乎慢慢我们感情就非常平淡。甚至,她开始慢慢做一种幼稚“排斥”行为,也就是找话题和室友说,但是除了我。我是自觉没趣,也基本不会插入她们的任何话题。毕竟这种行为真的太没趣,这个世界上好玩的事太多,还要搞小团体,太太太落后了。哈哈。
都说相遇是缘,不知道室友这层缘,到底是真是假。总之,我的集体生活,终于要结束了。
Thank Go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