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f5b56bd80b35e91.jpg)
今年的气候有些反复无常,虽已入夏,却没有感觉到夏季的热浪,夜晚的风依旧十分凉爽。
其实,真心喜欢这样的天气,清风拂面,温度适宜。
但随着几场雨的降临,温度似有大幅上升的趋势,有种秒变夏天的感觉。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们如何度过漫漫长夏,来打发休闲时间呢?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或许是宅在家里的最好方式。
宅在家中,与书为伴,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有更多的光阴和书籍亲近,在书海中畅游,在书香中感受到一丝丝的清凉与惬意。
书,可以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籍,给我们力量,让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书,可以为我们带来从容与快乐,远离浅薄无知,摆脱痛苦的困扰。
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与孤独对抗,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无论何时,书,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无论是处于低谷时期,还是辉煌时刻,书总能鼓励和鞭策我们,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而对于喜欢读书的人,家里最值钱的,或许也是那些书籍吧。
就如我们今天学习的韦应物的这首小诗:“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萧条冷清的竹林庭院,经历一番风雨后,一丛丛兰花都被摧折。
鸟儿躲在密林间啼叫,只闻其声,不知其迹,地面长满了青苔,没有一个行人。
这样闲居的日子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觉已是夏天,树木都结了果实。
但对于时光流逝,诗人并不太在意,他关心的是橱柜上满满入的书籍,无事时就来此处,坐在北面的窗户下翻阅,就好像和一个个老朋友叙旧。
漫长夏日,有书可看,也是一种幸福。
韦应物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文描写景色优美,刻画细致,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但是诗人的经历也非常坎坷,曾经年少轻狂,后来潜心学习诗词,却又仕途失意,多次遭受排挤,人生大半时间都是闲居或者被贬外地。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但一年后即被免职。他并没有直接离开滁州,而是在滁州闲居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韦应物在滁州呆了三年,这期间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积极发展当地的经济,改善生存环境。
他走遍了滁州的山山水水,同时也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读者熟知的《滁州西涧》,就是一个最经典的作品。
虽然在滁州的时间不长,但诗人早已把这儿当成了第二故乡,及至后来他又被派遣到江州做刺史,他不仅依依不舍,而且百感交集。
这里留给他太多的记忆,同时还有惆怅和希望。
唐德宗贞元元年夏天,49岁的作者闲居于滁州西涧。一天,在滁州处理完事务,便来到西涧散步。
他经常来这里,并非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多么迷人,而是感觉此地环境非常幽静,感觉苦闷时就听听溪流唱响,闻闻野花芬芳,立刻就将心中的愁云赶走。
韦应物似乎很醉心于眼前的一切,但读者一定心知肚明,诗人只不过是暂且排遣烦闷,心里必然还惦记着故乡和他的亲朋,更为自己前途的迷茫而忧伤。
诗人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但韦应物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在书籍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为落寞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亮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8cadc33f7481eafe.jpg)
《燕居即事》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唐·韦应物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
诗的首联写竹林深静,风雨兰折;颔联以“幽鸟”、“青苔”等物象造境,补足园林清幽的意境;颈联以夏木结出果实突出闲居日久;尾联更进一层,写安然读书之趣。
全诗平淡之中飘溢着自足自得的雅趣,写景造境,饶有新意。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首联的意思是,院子里的竹林一片萧疏,兰花也频频遭遇风雨摧折。
燕居:闲居。
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写诗文。
首联是诗人对自己幽居环境的描写。
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苏东坡有句名言:“不可食无肉,无肉使人瘦;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
郑板桥有题画诗曰:“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拂。”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
但从诗中“萧条”、“风雨”、“折”等字眼体味,或也暗喻他在仕途上受到排挤。
从韦应物的生平看,他的每一次闲居都是因为受排挤、罢官,都是无奈而为之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05a55c818d5ddc5e.jpg)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颔联的意思是,树林中的鸟儿幽幽啼叫,无人来访,地上已经长满青苔。
颔联则描写了诗人只听得树林里的鸟儿啼叫,青苔也长满了道路,凸显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清幽冷清。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颈联的意思是,这样闲居的生活已经过了很久了,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日已永:日已长。
结:植物结果实。
颈联从外物描写了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与诗人《立夏日忆京师诸弟》中的诗句情形相近:“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日子过去很久了,诗人还是闲居着,树木都已经结果。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尾联的意思是,橱架上堆满了书籍,我经常过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北窗:常指隐居之人的屋窗。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尾联这两句是此诗的点睛之笔。由此返观前六句所述,虽然幽居或出于不得已,幽居之处亦显得萧条寂寞,但诗人却能无往而不适。
此诗思想感情与《幽居》等诗一脉相承,每句都是客观直白的描写。
然而,诗人却在不动声色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由“萧条”、“风雨”悄然过渡到自适、惬意。
所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正是韦应物诗的胜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43cca2d85d5ef710.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