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记者曾做过网上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方式,针对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次数,谈话内容及亲子关系等问题调查。了解了100对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
从调查情况看:76%的家长已经超过一个星期没有跟孩子好好沟通了。而平时89%的谈话内容都集中在学习上,有15%的家长每天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少的可怜,甚至少到只有15秒。
调查还显示,不少家庭中亲子之间的麻烦都来源于缺乏沟通,家长最大的困扰是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假如没有满足家长的期望,家长除了批评,说教,唠叨似乎再也没有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了。
看来亲子间的沟通困难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实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可令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的是大多时候是频繁地进行“沟”,但是实际效果却往往是没有“通”。
家长强烈的爱,强加给孩子的爱反而让孩子感到厌倦,逆反,甚至是逃出家门。从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失败也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
而且随着孩子成长,亲子之间的距离还会逐渐拉大。这不仅会破坏家庭幸福,严重的还会导致家庭恶性事件发生。
让家长困惑的是我们这样爱孩子,为了孩子我们几乎献出了一切,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我们给她的爱呢?那么,作为家长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顺利沟通呢
第一,做一个好听众。随着年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儿,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就是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跟家人去商谈,自然会找到你。
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家长做一个好听众。与孩子进行平行交谈,交谈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
而对父母来说,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者进行体育活动,比如说打羽毛球,这时候就可以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这样会发现孩子,从中可以较好的了解到孩子的情况。
第二,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要细心的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差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
孩子不喜欢家长直接干预批评孩子,更不愿意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自己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够自行想出令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第三,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夫母尽量不要进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要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
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她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谈天说地和吃东西,虽然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很安全就行。
当代青少年越来越渴望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父母要理解孩子,正确对待他们。
第四,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者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显得很有份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儿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
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可能会引起的后果,但是每次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我早就知道了。
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她的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自己女儿的私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女儿的床上。
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她
第五,不能拿孩子与别人孩子比,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出发点可能就是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这样比较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每个孩子各有优缺点,都有争胜心,都想自己是最棒的!多欣赏孩子多鼓励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种种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也是符合青春期孩子成长规律的,我们家长应该明白孩子的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
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对孩子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过分的压制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心里隔阂,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
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真正的充满爱心的去对待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作为父母应该祝福孩子,主动来找孩子交谈,倾听他们的理想,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驱除孩子的烦恼,让孩子愉快度过青春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