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蓓蕾自然科普
感冒、思考、科学

感冒、思考、科学

作者: 黑页饮马槽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23:54 被阅读0次

    当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原因、发生经过、并对发生结果能够清晰的理解时。如果这件事情随后发生在自己身上,便能够更从容或者更平静的面对,并更好的应对。

    这样的思路,其实与笑来老师提到过的,所有面临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前的充分准备而降低难度的思路是一脉相承。即,因为对应的认知升级,从而能够更理智的面对相应问题。

    三天前,我开始感冒。在感冒的第一天,我理解是“准备期”。即,鼻腔内感到略微的“刺痛”,鼻腔内部开始的发炎。那种感觉难以描述,相信曾仔细观察过自身感冒的人都能理解这种状态。即,感冒已经到来。

    当清楚进入感冒“准备期”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我会感冒?通常人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可以归结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着凉,各种原因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有人相信因为“肾虚”而感冒。我仔细思考了感冒前1~2天身体遭遇了什么,最终确定为感冒前一天鼻子的一次遭遇,导致病毒入侵了鼻腔。即,因为一次不恰当的行为,导致病毒进去鼻腔是此次感冒的发生原因。这个答案未必是正确的,但一定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当第二天早上闹钟催促我起床时,感冒开始进入了“一阶”,鼻子不通气、呼吸变得有障碍。一整天的时间里我随身带着纸巾,用重重的鼻音和客户沟通。晚上回到家,母亲劝我吃点感冒药能好快一点。然而,真相是感冒药不是治感冒,而是“治”免疫系统。

    当病毒进入鼻腔后,身体的卫兵开始出动,派出大军围剿病毒。鼻腔分泌的粘液,呼吸道分泌的粘液,身体体温的升高,皆是自身做出的应对措施中的一环。然而,过于强烈的应对措施,所引发的结果是呼吸困难、头痛、鼻涕不断等情况出现,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于是感冒药的价值得到体现,缓解免疫系统的反应强度,令其对病毒视而不见。所以,吃感冒药的副作用是感冒的周期会被大幅度延长。即,感冒药并非是药,而是一种“抑制剂”。真实的答案往往令人意想不到。

    第三天的清晨,嗓子开始发炎,感冒进入“二阶”。这一天,嗓音沙哑、鼻音加重,听声音别人就能判断出你感冒了。一天的时间里嗓音是逐步沙哑,可能还会渐渐的开始咳嗽。到晚上回到家时,我已经不想说话了,因为发声变得异常困难。

    民间流传着几种应对这种情况的配方:

    ①喝水、喝热水。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然而其真正的作用仅仅是促进身体的一些体液循环,以及缓解嗓子的干燥环境。即,润润嗓子。

    ②吃梨、喝熬的梨水,可以止咳化痰。这个方法是古代传说中的食疗一类典型代表。然而真相是:毫无意义,没有任何实际价值。非要说用处的话,和喝水的效果是一样的。

    ③喝姜糖水,可以驱寒。依旧是古代食疗养生的一种。答案是:完全没有意义。和喝水的效果等同。

    以上,如果非要说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即,可以起到心理安慰剂的作用。关于安慰剂的价值,是有相关文章的可以学习一下。

    我能感受到明天早上起来,感冒将进入“康复期”,鼻腔分泌的粘液明显减少,嗓子的疼痛感减弱,尽管鼻腔、呼吸道依旧干燥。之后的1~2天,身体将逐步痊愈。整个感冒周期大约在一周左右。而在此期间服用药物,感冒周期就可能被拉长到2周左右,相对的感冒期间会好受一些。


    真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真相,自以为的真实,其实都是事实表面上的一层轻纱。揭开轻纱看到的可能才是大跌眼镜的事实,认知能力就决定了我们能否揭开这层薄纱。

    大多数时候认知的局限性在于,当真实被解剖摆在面前时依旧不愿相信。故而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于个人极为重要。其价值在于,当真实摆在面前时,能够接受并理解和分辨真实的成分。而逻辑思考所依托的也是个人的认知边界。即,逻辑不清晰,可能是认知不够。而逻辑不清晰,带来的结果是一切都是“混乱”的。

    《卓克·科学思维课》是卓老板的得到专栏,个人是极为推崇。核心思考是:科学的思维模式、科学的认知、科学的逻辑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有足够强的科学思维能力或者说足够的科学素养,你的逻辑思考才能有足够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冒、思考、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he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