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不断有一线老师向我诉说心中的困惑和苦闷,虽然具体事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专业成长范畴。其中一位老师说,每年七月初,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考试工作都已结束,学生开启暑假生活模式,学校开始对老师进行为期三天左右的校本培训。
我说这不是很好吗?学校能注重对老师的专业培训,说明校长很重视老师的专业发展。
他发了一个苦笑的表情给我:“哪里好啊!校本培训不过是上级布置的一项任务,是不得不做的工作。每年请的都是那几位专家,讲得都是各个学科都能听的不痛不痒的内容,老师不感兴趣又不能请假,就是刷手机也得把培训听完,真是浪费生命啊!”
听了这番话,我沉默了。
他说的情况不就是我曾经的经历吗?平时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占用了老师全部的时间精力,好不容易盼来的寒暑假期也被严重缩水,有限的假期被学校布置的各项作业填得满满当当,就连培训学习也由不得自己选择。
在我看来,校本培训的专业水准是非常受限的:一是这种全员培训必须要面向各学科教师,不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二是学校层面很难请到高水平的学术大家,一流专家更喜欢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留给更高的平台,让更多的受众获益。
这并不是说校本培训没有价值,如果能从老师的实际需求出发,换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培训方式,还是会受到老师欢迎的。
比如可以放出眼光,打开视野,换个思路。
如果该学科这个时间段恰好有高端的专业培训,学校完全可以支持学科老师走出去,参加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高端培训。现在的学术媒体拥有大量的优质学术资源,那里聚集着优质的专家名师资源,有能力也有实力举办类型丰富、能满足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研讨会和研修活动。相比较官方培训,民间学术团体的教师培训更注重教师基本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很多出来参加研讨会的一线老师都说,到教育发达地区参加教研活动开眼界,长见识,受启发,比参加校本培训的收获要实在。可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连很多地方的教研员老师都叫苦不迭,说一个学期只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再多单位就不给报销了。我听后很是诧异,教研员老师是引领教师成长的主力部队,如果他们不能接收最新教育理念的培训,不能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怎能起到培养教师的作用呢?这个规定是那么保守刻板。真正懂教育教学的人应该不会有如此落后的教研理念,真正懂教育教学的校长也不会把教师困在校园里,阻碍他们专业成长的步伐。
我经常和老师们交流,知道很多老师还是非常要求上进的,他们渴望接受继续教育,渴望出去学习充电,只是学校不支持不允许。
一位曾经在省级赛课平台上拿过一等奖的男老师非常痛苦地对我说,就是这么一个省级的赛课活动,他还是偷偷跑出来参加的,本来拿了一等奖非常开心也非常不容易,可是却不敢声张,怕校长批评,怕同事嫉妒。
我说,学校能有这么优秀的老师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是学校的荣光,竟然会有见不得人的感觉,真是太可悲了!
在一线老师中,这种有上进心、肯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人并不多,甚至只是极少数,他们具有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是极为难得和宝贵的。作为一校之长,如果在自己的教师队伍有这样的老师,应该一百个支持才对。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是根本,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必定是热爱教研勇于探索的,他们不仅能用自己的优秀人格影响学生,更能用自己的学识底蕴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
就在一天清晨,我收到了一位陌生老师的微信好友请求,询问后得知他是一位北京的小学老师。我们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问: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全国教师朗读艺术高级研修班面向全国教师,有没有下发到教育系统的通知?因为培训时间还在上班,涉及请假问题。
答:您好!我们是学术媒体单位举办的研修活动,不是官方培训,没有教育局渠道的通知。我们想切实提升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为老师的专业成长做点实事。
问:哦,好的。那有没有可能在北京也开展这样的研修活动呢?
答:老师,我们组织一次研修活动非常不容易,邀请专家、设置课程、联系承办学校、出行食宿、报名会务等,千头万绪,还要冒着亏本的危险。就朗读技能来说,只是少数老师喜欢的,不具有普遍性。这次是我们的首次尝试,如果失败了,以后不会再做。就算成功了,同一种类型的研修活动也不会一年做两次。所以,我们的会都是一年一次的,机会很难得。
答:明白了,我真的很热爱朗读,不管怎样,我会尽力克服困难,努力参会学习的。
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了,我为这位老师的积极进取而激动,他是非语文学科老师却这么喜欢朗读,实在难得。为了帮助他争取出来学习的机会,我们专门为他制作一个邀请函,希望他们的校长能够理解他,支持他。
韩愈在《马说》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自古以来就很稀缺,但他们的确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外动力。就教师人才来说,校长、教研员、名师和学术媒体人都可能是他们的伯乐。而作为伯乐,一定要有无私的精神、宽广的胸怀和宏阔的视野,既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又要允许年轻教师通过努力,超越自己。放眼全国,能够爱惜教师人才、培养教师人才的伯乐还是不多的。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多数人都认识到了继续学习和岗位培训的重要性,但教师的专业成长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低头拉车的到处都是,抬头看天的寥寥无几。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内驱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给予教师发展的外动力偏弱。这两个方面共同制约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致使教改成效不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