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隐约觉得自己有一天也会开始跑步,没想到这么久才跑出第一步。
花了四个月,我才跑完人生第一个100公里。
论跑量,论配速,数字并不可观,然而我深感不易。
一来,在常常雾霾情况下,我只好间歇性跑,无霾则跑,有霾则伏。每一次雾霾袭来,跑步停止,都不知这次要停多久,几天才能重上跑道。也因为要跑步,我对空气质量空前关注,如果下午空气尚好,那么我就会尽量准点下班回家跑步。如果天气很好的晚上被留下加班,心里就会百般不愿(当然不能给领导发现)。
二来,从刚踏出第一步不久的跑步小白,到养成了固定习惯的时候,我又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期内起卧之间时常眼前发黑,天旋地转,就医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小心翼翼端着脖子缓慢恢复,不得已再次长时间停跑。
无论如何,从跑出第一步,到第一个100公里,到以后的无数公里。我还将继续跑下去。
我一直使用悦跑圈记录跑步,感觉对养成习惯很有帮助。
从2016年9月到现在,四个月略多。九月适应后,十月慢慢增加跑量,但是一般每次也只跑3、4KM。最多的时候也只5KM多,从来没有向各路大神一样,一次跑过10KM。十月和十一月是我跑量最大的两个月,每月保持30KM左右。进入十一月底,冬天来到,雾霾天越来越多,加上十二月脖子坏掉,于是跑量大减。
我跑步主要目的在于锻炼,而慢跑相对安全。于是我的速度也放得很慢。配速常常在7分每公里上下徘徊,有时甚至能跑8分钟。参加单位组织的健步走比赛,快走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所以发现公园里只要是用跑的,就比我速度快,不断被超过,后来也习惯了。
跑一段时间,渐渐发现一些阶段性规律。
刚开始跑总是小心翼翼,主要因为是新手,也为了避免损伤,常常姿势生硬,过于关注身体部位的感受。脚跟,脚掌,膝盖,脚腕,稍有不适就紧张,生怕会有问题。跑得久了,自然而然找到熟悉姿势,更能享受跑步的愉悦。
即使是每次跑步,阶段也不同。
一般开始的一两公里是适应的过程,尤其在好几天没跑的情况下,会觉得生硬。跑过最初的一两公里后,掌握感觉,理顺呼吸,渐渐开始与跑步融为一体,像是可以一直跑下去一样。身边景物不断后退,就是我的速度,不知疲惫。这是最舒服的阶段,如果是冬天跑,这时往往身体也暖和了,跑得也从容了。
再继续几公里,会发现能一直跑只是幻觉,渐渐的腿变得沉重,速度不由自主变慢,呼吸也加重了,主观上仍然想跑,却还是慢慢的停下来准备拉伸,顺其自然,适量即可,才能跑的更长。
出乎意料的是,常常雾霾的天气,反而成为我坚持跑步的动力。我想这就是劣根性吧,得不到的是好的,跑不成是最心痒的。于是天气好的时候,跑步的动力分外的足,不跑仿佛暴殄天物似的。就怕不跑,就只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望霾神伤。这也算苦中作乐了吧。
我想我是喜欢上了跑步,回想跑步的这几个月,都是美好的感觉。如果长时间不能跑,就觉得身体臃肿,精神不振。
跑步让我更懂得欣赏过去视而不见的景色。
夜间跑步,常常有宝蓝色的夜空,优雅静谧,有半弯的月亮和闪烁的几点星,明亮又俏皮。远处高楼上的微光,明明灭灭的闪烁。
清晨跑步,天高云淡,白云层层叠叠,秋天路边有银杏黄叶。空气清甜,可以放心的大口呼吸。
跑步让我感到纯粹为自己活着。
跑步时,我感到健康活力有生气。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与自己相处安抚自己的时间,漫长的人生,又有多少这样的时间?所以我格外珍惜。
愿我能一直奔跑,愿身边人一世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