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哲思
为什么教练对话可以拓展你的认知边界?

为什么教练对话可以拓展你的认知边界?

作者: Jack是个好教练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16:27 被阅读0次

    滴滴出行的创始人程维讲过一句话: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边界。这句话引起我兴趣的不是公司的边界,而是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有没有认知边界?如果真的存在,如何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

    1:为什么人会有认知边界?

    从认知状态上分,人主要有四种认知心态,分别是:(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知道自己不知道、(3)知道自己知道、(4)不知道自己知道。从不知道到到知道的拓展,就是认知边界的拓展。但有趣的地方在于,那些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我们真的知道吗?我们的行为模式是出于理性吗?做为一个理性的人,为什么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可以从很多角度思考这些问题,但认知心学里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里有某种不可克服的结构性缺陷,结构性问题与个体的努力、个体的聪明无关,这种结构性缺陷左右着我们的认知运行。如果不知道这件事的话,我们下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依然会重蹈覆辙。那人类大脑的认知是怎样运行的?答案是人的大脑默认(default)是非理性的

    在《思考,快与慢》中,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可以简单的标注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直觉,好比歌里面说的,“跟着感觉走”,有三个特点:

    ①自动化。不需要你管,就自己运转了;②运算速度极快。例如,我可以边开车边做别的事情,可以并行运作;③大脑能量消耗极低

    系统2就是我们说的理性,也有三个特点,可与系统1对照:

    ①默认是关闭的。假如你想调动理性,你需要刻意启动一个开关;②运算速度慢,只能做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做特别复杂的事情,你一定要在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儿,一心多用,不是我们大脑运行的特征;③对资源调动消耗大

    为什么人类大脑默认用系统1?原因只有一个:进化。因为系统1能量消耗低。几百万年以来,这是人类为了求存进化而形成的。王东岳老师说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这源自一个“最小作用力原则”,在整个宇宙的尺度里面,在人类尺度、生态尺度都同样存在。作为人类,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换句话说,能不调用系统2就不调用系统2,由系统1的直觉给我们带来认知。系统2原本可以用理性压制系统1,但是它很懒惰,通常直接接受系统1的答案。再换句话说,做决定时,你其实分不清是理性决策还是感性决策,有时候还聪明地以为自己是理性决策,其实不是,你分不清楚。

    做为一个理性人,我们真正渴望的是求真,但为了求真就要调动系统2,充分的激发的我们的人类大脑,那我们如何能做到呢?方法可能有很多,但教练对话绝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那教练对话又是如何做到的?

    2:教练对话为什么可以拓展认知边界?

    在埃里克森《教练的艺术与科学》中,我们学习到人类大脑有三个模型:爬行动物大脑、哺乳动物大脑(情绪脑)和人类大脑(理性脑或者视觉脑)。更形象地说,现在我们的大脑里,老鼠在里面,猴子也在里面,系统1基本指的是这部分,而且经过漫长的进化(至少5000万年),系统1已经被内置到了基因当中,发展到可以密切配合的程度,两者共同连接身体意识和情绪意识,提供了主动记忆和当下意识。情绪脑会把过去学到的东西与当下体会到的东西结合起来,但不会想到将来和长远的结果。

    人类大脑至今只有2000万年,但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这使得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人类大脑也就是系统2。视觉脑控制着大脑的绝大部分智力,凭借它的速度和处理能力,使得大脑比只靠惯性情绪支配灵活一千倍,也因此视觉脑拥有强大的功能。

    真正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就是这个视觉脑。说任何东西创造出来之前,都必然存在于发明者的大脑之中。先有一个大致的模样,然后再一点一点的完善清晰,最后根据大脑中的形象再被生产出来。因此在做成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在自己的大脑中先看到它。我们只有在大脑里真正看到想要的成果,才有可能将这个成果变成现实。这也是我们常讲“以终为始”、“成果导向”。

    当我们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看不到那个视觉画面的成果,大脑中一片空白。这种状况就如同我们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四处冲撞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来的门,此时如果遇到高人指点,往往会有“灵台透亮,豁然开朗”的感觉,为啥豁然开朗呢,因为灵台透亮看到光了嘛,看到了一幅清晰的画面了嘛。我们说视觉脑给了我们解决方案,让我们充满创造力。在教练技术中,之所以强调成果框架、强调愿景,其实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通过教练通过对话,充分调动了客户的大脑系统2,客户从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默认状态中走了出来,开始用理性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拓宽了自己的“认知边界”。做为教练,也许我们的更大的挑战在于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最大程度的帮助客户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同时创造出更多的可选项。

    3:框架效应和教练的内在状态

    在一场教练对话中,教练的利器就是提问。认知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叫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这为教练提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框架效应认为人们往往对本质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方案。《思考,快与慢》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想象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疾病的发作将导致600人死亡。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所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

    情景一:对第一组被试(N=152)叙述下面情景:

    -如果采用A方案,200人将生还。(72%)

    -如果采用B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28%)

    情景二:对第二组被试(N=155)叙述同样的情景,同时将解决方案改为C和D:

    -如果采用C方案,400人将死去。(22%)

    -如果采用D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78%)

    但实质上情景一和二中的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改变了以下描述方式而已。但也正是由于这小小的语言形式的改变,人们的回答却产生了巨大的区别。那框架效应对教练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到了以下3点。

    (1)帮助客户看见模式

    当一个人在你自己的认知边框内,由内而外很难打开,这时,要在系统之外来找一个东西,当你有系统之外东西的时候,你才能把内在的边界打碎。教练就是客户的一面镜子,通过对话帮助客户看清自己。这里的关键在于帮助客户看到自己的模式。卡尔荣格说过,除非我们能够把无意识的模式意识化,否则这些无意识的模式会一直躲在暗处左右着我们。我曾听进化教练的老师强调,改变模式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就看见模式,当人们看见模式就会有一种的顿悟。当客户看见模式的时候,就会有新的思维,当我们有了新的思维之后,客户就会有了新的语言和行为。这样客户就突破旧有的框架,实现转化。比如在述亚洲疾病案例中,当客户意识到在面临收益时他们会小心翼翼选择风险规避;面临损失时他们甘愿冒风险倾向风险偏好这种心智模式是,他们就会做出更好的选择。

    (2)发现沟通背后的人

    教练是人对人的体验,而不是人对人的内容的体验。教练关注的不是客户所描述的事件,而是客户这个人。客户的目标是什么?是什么驱使着他?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好莱坞编剧提供一种见解。万维钢老师在解读丹尼尔·平克的《见机:完美时机的科学秘密》这本书时,提出了一种对好莱坞编剧的观点:好莱坞编剧思考角色的目标时,一般分为两个,一个叫外部目标,一个叫内部目标。什么叫外部目标,就是这个角色想要什么,什么叫内部目标?就这角色真正需要什么。平克采访了皮克斯公司的一个资深编剧。这位编剧说,现在编剧们心目中的好剧情是这样的 ——一开始你想要一个东西,你一番努力奋斗,而到结局的时候,你发现你之前*想要*的东西已经不重要了。你得到的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你获得一个意外的洞见,你会学到一个道理。

    比如说皮克斯的《飞屋环游记》。一个老人年轻的时候跟妻子 有个梦想,要一起环游世界。后来妻子先去世了,而他的房子还要被拆迁。他就在房子上绑满了气球,想要坐着房子去环游世界,完成愿望清单。可是他的计划充满了意外。先是来了个小男孩非要一起去,没办法只好带上小男孩。探险的过程中,终于遇到了年轻时候崇拜的探险家,结果发现那个探险家原来不是什么好人。影片的结局不是老人完成了平生的梦想,而是他收获了一些更好的东西 —— 一些之前根本没想到的东西。这时角色完成了目标的转换,编剧称之为角色成长,这都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教练是学习的体验,而不是帮助客户获取成功的体验。教练保持好奇心,一直陪伴客户着探索,直到客户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客户可能得一个洞见,或者学到一个道理,有点像好莱坞编剧称之为的角色成长。

    (3)提升教练自己的内在状态

    框架效应对教练的提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需要教练能敏锐的捕捉到客户语言背后的心智模式,同时,教练自身也需有有一个非常好的内在状态。《U型理论》指出“一项干预措施的成败取决于干预者的内在状态(interior condition)”。相同的一件事情,相同的人,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内在状态的不同对这件事情的影响很大。一个高能量的教练,更可能为为客户营造出有利于分享的场域,教练也能更敏锐的捕捉客户的所传递信息,为客户创造更深的觉察。

    那教练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状态?我曾经有幸聆听过埃里克森的导师们探讨提升内在状态的方法,包括禅修,实修生命能量,瑜伽,健身等。曾经有一个导师对我说运动可以帮助她打开身体能量,让她在教练约谈时能够把身体当管道全方位地感知客户,而非只是用头脑来和客户互动。除了这些,我的个人体会是平日与教练伙伴间的相互练习,就是不断为自己创造觉察,并彼此赋能的过程。

    成长对我们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其核心都是内探人生,更新心智模式,扩大我们认知边界。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先生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伟大的影响力,就是以生命去点燃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带来希望和未来。教练承接了这种使命——改变世界,从对话开始 (Changing the world one conversation at a tim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教练对话可以拓展你的认知边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ra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