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分析手法
【提问】读完课文后,请用一个词形容刘备请孔明出山的心情。
【明确】真诚(求贤若渴)
【提问】作者是如何表现刘备的真诚(求贤若渴)的?
【明确】1.正面描写刘备的语言与动作。如离草庐半里之外就下马步行;多次训斥张飞无礼;不让童子相报,惊扰孔明睡觉,并吩附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自己“徐步而入”,望见孔明仰卧于草堂几案上之后,“拱立阶下”,半晌之后,“犹然侍立”。听完孔明的分析,顿首拜谢;见孔明不肯出山相助,竟哭得“衣襟尽湿”。(当时刘备已40岁,孔明才27岁)
2.用张飞的焦躁莽撞来反衬:①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② 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提问】诸葛亮其实一直在考验刘备的真诚,请从文中找到相关证据。
【补充】先以童子傲对刘备。刘备初来至卧龙庄前,下马亲叩柴门,诸葛亮童子问是何人。刘备将自己本以为可以傲视天下的身份一一道出:“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不想诸葛亮的童子并不买账,不但不作正面回答,竟然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刘备见状急忙放下身段说:“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方才正面回答“先生今早少出”,且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以一仆人的身份对待自视颇高且受天下百姓拥戴的刘备,这不能不说是对作为客人的刘备的冷遇,甚至稍有羞辱之嫌疑。
【明确】1.以弟弟诸葛均傲对刘备。再顾茅庐,诸葛亮胞弟诸葛均在草堂,刘备恭敬地向其探寻其兄诸葛亮的情形,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诸葛均说:“不知。”这显然是一种没有礼貌的回答,以至于惹张飞焦躁地说:“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
三顾时,刘备又遇见诸葛均,刘备慌忙施礼相问诸葛亮的踪迹,诸葛均只是淡淡地回答:“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既然兄长在家,按常理诸葛均当引客人去见兄长方为得体,不意言罢,飘然自去。张飞大骂诸葛均“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3.诸葛亮直接傲对刘备。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亮,忙请童子通报,未料童子却拒绝通报说“昼寝未醒”。刘备只得等候,一会刘备徐步而入,见诸葛亮却“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自顾睡觉。刘备只得拱立阶下等候。候时时之久等得张飞大怒,向关羽说:“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终于醒来,童子即通报有客人来访,诸葛亮不但不倒屣相迎,却毫无反应地转入后堂,又半晌,方出来相见。
【小结】从童子,到诸葛均,到诸葛亮的傲慢,显示了诸葛亮对刘备求才真心的考验。好在刘备面对这种冷漠的态度,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却是一次比一次更为虔诚,特别是刘备最后侍立阶下恭敬等待诸葛亮的醒来,让诸葛亮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刘备的真诚相邀之意。
三、重点赏析,分析人物特点
【提问】第3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肖像、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提问】孔明是如何为刘备分析天下之势?又为刘备确定了哪些发展策略?请仔细阅读第3段作概括。
【明确】天下形势:豪杰并起,要靠天时,也要有人谋。
发展策略:1.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争锋;2.孙权国险民附,是团结的对象,可作为后援;3.争取荆州与益州,见机行事,大业可成。(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图中原)
【提问】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明确】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鲁莽、直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