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死后,他的儿子秦康公在位十二年,错过了跟晋国重修旧好的机会。一直跟晋国拉拉扯扯打了好几年,倒也是有来有回。
秦康公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秦共公,秦共公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仅只有五年时间。这段时间秦国倒是没有发生什么事,不过外面的世界是越来越精彩了。
这五年之间,晋国的赵穿杀了他的国君晋灵公,这又是一笔狗血账。而且由于秦晋两国都陷入低迷,楚国的势力开始起来了。
楚庄王觉得自己有能耐了,就跑去周天子那里打听当年大禹做的那九个大鼎有多重,个中曲直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小故事。
不过虽然《史记》中没有记载太多共公的事,但是在《左传》中有一句话,“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然后就没然后了,也没什么后续。这事发生在赵穿杀了晋灵公那一年,可能局势趁着人家混乱,秦共公出来露了个脸。
秦共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桓公继位,秦桓公在位时间倒是不短二十七年,但是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他太多事迹,在秦本纪中光记载了他被揍的事。
秦桓公上位三年的时候,晋国人把秦国一顿揍,俘虏了一个叫赤的大将军。在左传中还记载了一件灵异事件,就是晋国人抓获了一个秦国间谍,就在菜市口杀了,过了五六天这人居然又活了。可能这事有点扯,太史公没记载。
这中间经历了二十年,也不知道秦国在干啥,直到秦桓公二十四年。晋国换了新老大,就是晋厉公。晋厉公刚刚上位不相与秦国再发生什么不愉快,主要是他晋国这段时间也不太平,旁边的楚国一直在虎视眈眈,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到晋国的国家安全了。
于是秦晋两国就很不严肃的隔着黄河做了个盟约,反正就算是结盟了吧。秦桓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觉得这小子肯定没安好心。于是刚刚从黄河到家,就要商量着打晋国一个措手不及了。
秦桓公联合了翟人就要攻打晋国。前面刚说不知道秦国这二十年干啥了,现在基本明了了,可能去跟翟人亲热去了,太史公可能不屑于这种行为,就替他隐瞒了吧。
不过在《左传》中还记载了一次,秦国伐晋,就是在这次会盟前两年。“秦人、白狄伐晋,诸侯贰故也”。
这事说的是诸侯对晋国有了二心,所以秦国人联合狄人对晋国进行了讨伐。暂且不说这个原因对不对,倒退两年晋国发生了一件事。
当时是晋景公在位,晋景公把赵同和赵括杀了,并且灭了他们的宗族。这俩姓赵的就是赵衰的后代。个人推测,秦国人有可能就是趁此机会晋国内部出现矛盾,才乘虚而入的,这可能也是《左传》说的诸侯对晋国有二心的原因。
再说回这次会盟,根据《左传》记载,当时是晋厉公先到了,秦桓公死活不肯过河,两边就各自派使臣签订了条约。
不过很明显,这个秦桓公执行力太差了,要打你就赶紧打啊,结果拖得时间太长,可能夜长梦多出了纰漏。也有可能是计划泄露了,因为在《左传》中记载,第二年狄人就乘虚攻打晋国,结果被晋国干趴下了。
这事之后晋国人也警惕起来了,于是加紧了同楚国的联络,不久之后晋楚又结成了同盟。
晋厉公可能本来就对秦桓公不肯过河不满意,有出了狄人这一档子事,秦狄之间的合作可能就暴露了。没等到秦国动手,晋国人就先下手为强了。
晋国军队把秦国人一顿猛揍,秦军一路败逃,从此秦国又把河西之地给丢了,秦桓公也在这一次失败之后就此离世。
秦桓公时期,各国诸侯已经逐渐不把盟约当回事了。当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国的愿景彻底跑偏,周天子的影响力日益减小,强大的楚国已经有了问鼎中原的野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