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序曲(6)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3-01-12 11:31 被阅读0次

    其实,莫愁女真正的故乡应该在郢州石城,即今天的湖北钟祥。《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

    传说,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刚落地,小姑娘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奇怪的是,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

    风雨里出生,汉江中逐浪,吃着桃花村中粮,采菱摘莲在沧浪。进城买桃,湖里打浆,闲暇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歌唱。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莫愁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亭亭玉立,清芬可人,后来据说又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将骚、赋融合楚辞乐声,愣是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薤露》等乐诗的翻唱。

    莫愁女的歌舞声誉日著,不久就传进了楚王宫苑,淫乐无度的楚襄王随即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侍姬,并将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活生生将一对恋人无情拆散。汉江渡口生离死别时,莫愁不禁悲从心来,柔肠寸断。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悲痛欲绝的莫愁,毅然从白雪楼纵身一跃,跳进了雪浪滔滔的汉江河水······

    这无疑是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结局更是将莫愁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以死殉情的悲壮决绝演绎得荡气回肠。正因如此,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不吝笔墨讴歌她。

    较早的有南朝宋的臧质,他在《莫愁乐》就莫愁襄哥俩汉江诀别时写道: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李商隐在杨贵妃玉消马嵬坡时也有名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明王世贞哼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

    总之,除了莫愁女的传说之外,她诗意的名字,或许是文人津津乐道的关键原因。

    莫愁,是什么?

    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愿景和希望,是所有人善良而朴素的追求,可人生最悲哀的现实是:除了面对无可避免的生老病死以及自然灾害,我们现今所处的尘世早已荒凉不堪,人心不古。种种纠结,种种纠缠,有怀才不遇,有利益纷争,有人事纠葛,即使亲人间也处处充满了矛盾与危机,纵然爱人间也常有欺骗和背叛。要想莫愁,谈何容易?

    然而,一味怨天尤人愁眉不展,愁就会自动消失么?

    起个早,看一眼喷薄欲出的红日;午间,凝望慵懒自在的白云;傍晚,熔金晚霞映红了西天;街角陌生人的一抹微笑;斑马线礼让时行人的一个致礼,等等,所有这些都会让我们打开心窗,保持愉悦的心境。

    是的,哪怕乌云漫天,长夜慢慢,只要活着,坦然地走下去,就还有幸福的可能。

    题外话说得太多,赶快再看沈佺期的两首诗作。

    杂诗三首·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此诗内容主题与上一首《独不见》差不多,都是抒写离情别意,但尾联劲拔,气势十足,既有反战情绪的流露,又有对罢歇兵火的渴望,更是为思妇征夫期盼早日团圆作了代言。这或许是这首诗有别于一般闺怨诗的积极之处。

    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又名五盘岭,有石阶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过了褒城就进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这首五律写旅途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作者春夜独宿异乡惆怅不寐的愁绪。独游孤寂,月色凄清,更兼杜鹃催归,此情此景,怎不让游子愁思倍增,辗转难眠。听,褒城的鸡都打鸣了,该上路了,从此,与关中故乡的的距离愈发遥远了。

    就这样,705年开始,沈佺期辗转了一年的时间,才到达贬地驩州(今越南北部)。他在流放之地生活了五年,公元710年接到平反通知从驩州北上,711年到达长安就任新职,做了个闲官,得以善终。

    好了,对这些以应制、奉和为主体的宫廷诗人,说得够多了。王勃、骆宾王他们等得有点心急。

    下章开始,让我们倾听“初唐四杰”的心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唐序曲(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xw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