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的阅读感受:
拿到第六章,上来就是一通读,各种例子,各种啰嗦,貌似读懂了,但是总是感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原因我分析有三:其一,国外的著作没看过,但是作者说的话好像是听明白了;其二,搞清楚一本书分类的5W2H找不到,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其三,找不到作者的行文逻辑。
听课的感受,两个字——烧脑,还有一个更加宝贵的收获,就是对经典中的经典进行批判性阅读是怎么操作的,有点开脑洞的感觉。
###四个收获
1、关于分类的那些事儿
看了永澄老师的强力底版的博文分享,又再次重新审视了这个概念,明白了自己的系统为什么会崩溃,其根本原因在于分类的标准——标准本身和标准背后的规则没有描述清晰。
分类,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核心目的是定位,定位的核心目的是根据定位找到相应的策略和原则。由此可见,任何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就是分类,管理的基础就是分类。
当分类的高度被提升至此时,对任何事情都要分类的欲望就被调动起来了,那种清清爽爽的感觉是我一直向往的。
(1)书籍的分类为什么很重要?
只是凭借书名无法有效分类
不同类别的书籍不同,不同作者处理不同类别的方法不同。
(2)作者的分类方式是什么?
(3)如何从书名中发现分类的方法流程:看书名;看前言和索引;看重点摘要;看开头及结尾;看主要内容
其他的要求:把分类放在内心,随时质疑第一印象的分类。
Q1:为什么没有看目录?目录也是发现分类的很重要的途径吧。
Q2:标题是如何通过检视阅读发现分类的方法,是否更准确一些。
(4)分类一定要前置。定位。
(5)显然,作者的分类高度高的我有点眩晕,找不到落地的踏实感,那么,我的分类应该是怎样的呢?——燃烧吧,大脑!
落地的才是最有效的2、构建自己的基础分类强力底版。这个强力底版太强大了。待落地!
3、为一本书进行分类是检视阅读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不是分析阅读。
4、越早对图书分类越好,早在正式开始之前,检视阅读之时。
###三个收获
1、再说刻意训练
对于一个所有的事情都习惯自动完成的人来说,光是培养刻意训练的意识就极其难。不得不说,对于第六章的阅读,我又掉进自动完成的沟里,没有进行检视阅读。我怎么就没有进行检视阅读呢?不是才刚刚整理了检视阅读的五步法吗!
事实上,一个真正高水平的专家会极力避免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因为,一旦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每个步骤的打磨和精进就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所以,对于我来说,刻意训练的第一步是克服自动完成的惯性思维。
不断发现自己现有能力的不足,不断让自己以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阅读技巧,而不能是例行惯事。这才是刻意训练,而刻意训练的程度决定取得成就的高度。
2、在课程之前,分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词汇,但是,今天,分类这个词有了特殊的意义。它是解开问题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3、学习永澄老师和自己死磕的刻意训练精神和做法。对于分析阅读来说,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一句一句的读,一段一段的读,一节一节的读,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回望和关联后面的,适度的展开联想前面的。做足够多的积累,才能真正把握阅读的节奏。
###两个改变
1、凡事要分类。
2、远离舒适区,进行刻意训练。
###一个行动
构建自己的强力底版。
检视阅读:
讲道理:使用例子。例子越多,说明道理越不容易读懂。需要用例子来揭示内部的逻辑。
一、分类
提炼很重要——分类为什么很重要?
1、只是凭借书名无法有效分类
2、不同类别的书籍不同,不同作者处理不同类别的方法不同。【提炼与思考】
为一本书进行分类的能力,是检视阅读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不是分析阅读的能力。
分析阅读要求检视阅读能力,不需要比对原理和原则,这是在用主题阅读的能力来要求读者。
二、作者认为的分类:
三、如何从书名中发现归类的方法
四、为什么要把分类前置?
管理学:任何管理的基础都是分类
五、博客:
强力底版
强力底版的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