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藏地》是我去年在西宁机场侯机的时候买的,在飞机上粗翻了几页略感流水账便也就放弃了,回来后一直放在床头柜未看。
直到某个心烦气躁的彻夜难眠的夜晚我随手拿起,谁不想竟一口气读完仍觉不过瘾又连续读了第二遍,直到第二天中午实在困乏才放下。
这就是我当时读这本书最深的记忆。
很多人看书喜欢研究作者,我一向对这个不太在意,但是读完之后又对作者有了浓厚的兴趣,只可惜,作者的资料网上很少,关于她的作品也是屈指可数。
后来我又买了作者的另外一本《秘境青海》,却也无感。
我想这本书当初吸引我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书名写着藏地,这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青藏高原的人来说是非常具有亲切感的。
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简而言之是一个姑娘从青海到西藏的“求经”之路,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按照作者的意思大概起先纯粹是工作需要,对高原文化、对藏区文化、对藏传佛教的了解和宣传,却不想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求证到信仰,最后成为一个忠诚的信徒,在佛法的指引下皈依。
而我喜欢这本书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认为它可以作为一本藏族文化的通俗读物来看,书中讲述了大量的藏传佛教传说,无论是山、湖还是很多菩萨、行者,甚至妖魔鬼怪,都是作者经过过滤后行成文的,对一些爱好这些文化的小白来说还是很有可读性的。另外里面还有很多藏族风土人情,包括与自己有着感情纠葛的康巴汉子等等。
当然,书里还有一些在我看来匪夷所思却又深信不疑又甚至有点“迷信”的事情,比如作者走到其中某个偏远的寺里时,那里的师父说一直在等着她的到来,对于她一路跟绿度母的很多因缘际会也是了如指掌,我是很惊讶的,还有活佛为作者看一位已经过失的老奶奶的今生都让我觉得扑朔迷离,但这些又都是作者的真实经历。
书中还有大量的佛教相关文化的普及,比如“活佛”是如何“修炼”来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不明所以的人走入误区,就像我今年八月在塔尔寺和两位朋友见过一个活佛之后,朋友不懂佛教却非常笃信活佛做的、说的都是正确的,我认为这是不利于获取真正智慧的。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这位活佛,我仍然是非常敬重的。
藏地自古以来就有着特别的吸纳力,因为那些浓郁的与中原文化有着天壤之别的文化,还有地理位置所带来的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这些年来旅游文化的宣传,使得藏地更是成为了大家梦寐以求疗愈的地方。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今年八月初我也是有幸一个人去了一趟拉萨,虽然就藏地而言拉萨实在不能作为一家之言而对藏区文化大谈特谈,何况,在拉萨的十天时间我也仅仅是造访与拉萨周边寺庙之间,并未深入藏族居住的地方去体验。
但是,我是一个非常相信磁场(或者场域)的人,走在拉萨的街头很多原先脑海当中存在过的文字、画面都会时不时的一一在眼前闪现,虽然是第一次去,可又觉得实际已经去过很多很多次了。
那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也使我觉得很神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