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是我的老师林文采博士的原创,林老师认为:只要父母亲开始对孩子做心理营养,孩子就真的如同生命得到了滋养,人类的五大天性就能绽放。父母如果能够对孩子无条件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民长,可是我们却不知道,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年幼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觅,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一、无条件接纳(0~3个月,外在不漂亮,内在不知道的阶段),生命中的至重
在出生的头三个月里,孩子需要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他要确定:“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你会把我看得比你的生命更重要。就算我什么都没有,你依然无条件的爱我、接纳我。”
妈妈如何才能做到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呢?在孩子出生后,妈妈的身体会自动分泌大量的荷尔蒙,其中一种是激乳素,刺激母体分泌母乳,为孩子提供乳汁。另外一种是本体胺,促使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提供一切,让孩子觉得非常的愉悦和满足。
假如在这个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妈妈情绪发生变化,身体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则爸爸要承担起这份义务:看护孩子,保护妻子。
如果这时,父母关系恶劣,没有办法照顾孩子;或者父母没有亲自养育他,孩子也没有找到他的重要他人。那么他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另外一个重要他人,来弥补“我很重要”的感觉。比如:偶像,老板,老师,同学(早恋)等。
二、安全感(4个月~3岁)
孩子在刚出生时,随着脐带被剪断,完成与妈妈在身体上的分离。但是他需要用3年的时间来完成心理上的分离,假如没有完成,可能会一辈子都无法分离。他们与重要他人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外在表现为:不敢负责,不敢做决定,过度的分享焦虑。
只有当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们才能与自己的重要他人进行分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发展出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爱的能力。
那我们如何给孩子安全感呢?
1、 妈妈情绪稳定,不无缘无故发脾气,不乱吼乱叫。妈妈可以有情绪,但是要注意的是你的情绪是否与当前的情境相匹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家中有地雷,并且知道地雷在哪里。假如妈妈无法做到情绪稳定,可以找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来帮忙带孩子。
2、 父母关系稳定。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夫妻恩爱,父亲之前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3、 允许孩子做他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孩子每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他的安全感就会多增加一分。所以千万不要做包办型的父母。
三、肯定、赞美、认同(4 ~5岁)
当孩子进入4~5岁这个阶段,便开始有了“我”的意识(我的能力、我的特点、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等)。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主动找爸爸,想要和你爸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去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此时,父亲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赞美和认同,就是在送孩子三个礼物:人生观,自我形象(我够不够好),性别认同(我喜不喜欢我这个性别,发展性别特点)。这个时候的孩子父母亲讲他是谁,他就是谁,而且长大了以后也很难改变。心理学上最大的三个问题就是自卑、自卑、自卑,而自卑与自我形象有关,与性别认有关,与早期父母对他的肯定、赞美和认同有关。一个孩子如果不喜欢自己的性别,就不能发展自己性别的魅力。我们建议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儿子/女儿,我很高兴我是你的爸爸/妈妈。”
四、寻找模范(6~7岁)
对于孩子来说,通常他的第一个模范就是母亲或父亲,他们会发展出录相机的功能,记录父母的神态、语气、情绪、讲话的方式、走路的姿势等,通过记录来寻找语言和文字上处理问题的态度、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这些都将成为孩子走向社会后问题的示范和模板。父母中谁能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的人生观模仿的就是谁。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迟来总比不来好。孩子未来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决定于7岁前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如果有,孩子会有生命力去探索、学习新东西。如果没有,他就会耗费大量生命能量,寻找曾经未被满足的心理,而不能够展现那个年龄阶段最好的生命力。
心理营养,心理营养,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但一定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来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