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升初社会热点婚姻育儿
重点中学开放日与家长的焦虑

重点中学开放日与家长的焦虑

作者: 文文妈王姐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15:35 被阅读325次

    北京市重点中学十一学校在10月1-2日向校友及子女开放。本正常的一个学校公共关系活动,最终因万余非校友的小升初家长纷纷在公众微信上报名进校而被延期。

    图片来自于方圆十一 图片来自于方圆十一

    “天呐,你们有谁审核通过吗”“谁是校友啊,可否借名额给我们一用啊”“十一这是要干啥啊,也不说收不收简历”......

    在各个小升初群里,家长的焦虑可见一斑。

    这是一个人人焦虑的时代。

    有一本书,在焦虑情绪半夜袭来的时候,在枕边翻翻,或许,就会知道焦虑几乎是人人都有的一种“病”。

    而我们每个人,并不异类,更不孤独。

    这本书叫《十一种孤独》。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纽约,在理查德·耶茨冷峻的笔下,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孤独,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生活不如意,他们是一群普通人,普通到每个人都有的焦虑他们也无法摆脱、越挣扎越痛苦。耶茨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1992),作家,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被誉为“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复活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

    如果北上广深的天空飘来8片云,每片上面都写着大大的“焦虑”。而每片云层带来的雨水,便是含有高焦虑指数的化学性质的制剂。

    请注意:我之所以连数字都要写”8“,而不是”3“或者”7“,恰恰说明我内心的运气焦虑和处境焦虑。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想自黑,而是想借此告诉你,”焦虑,人人都有,真没啥“。

    焦虑频发,单表一枝。

    360搜索和平安健康联合发布了一个《中国癌症焦虑指数报告》,一些数据会让我们大跌眼镜,仔细想想又不无道理:

    25-34岁群体对癌症的焦虑占比49%。事业上升期的群体对于身体的担忧也是显而易见的。

    处女、天蝎、狮子、双子最焦虑。本人的家庭成员高居榜单,性格如此,奈何不得。

    肺癌和胃癌是最被焦虑的两种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隐忧处处显现。

    患癌后,寻医问药和寻找偏方的占36%,购买保险和求神拜佛的占64%。处理方式非常消极。

    从这些数据以及结论我们可以看到:焦虑之余,行为完全不给力、不到位。

    怎么办?

    焦虑,人人都有,不足为奇。

    但是,你是不是那个明明知道“其实也没关系”,但还是忍不住“时时焦虑”的父母呢?

    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你不能全部接受!

    什么叫接受?接受是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

    从这个概念反观我们多数父母的心理和行为,从我多年来接触到的案例看,有两点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推敲:

    (1)容纳。容纳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既往世界相比,它可能更快、更让人难以琢磨。容纳我们所处的中国,与既往中国相比,她确实像苏醒了的东方雄狮,坚定地、步履蹒跚地往前大踏步迈进。容纳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仅在市场竞争中白热化,在家族文明传承中也几乎是不遗余力。

    上面这段文字读完之后更焦虑了,有木有?

    关键不是文字错了,是读到这些文字符号时,你的大脑操作系统做了什么物料深加工?你的大脑如果仅仅是看到这些文字之后,下意识地感到压力,感到不可思议,那么,请注意,错的不是对外世界,是自己认知与判断的操作系统。

    有足够容纳力、思维力的人,看到这些让大多数人焦虑的文字时有两个简单的思维模型出现:

    【1】没关系,我也是大自然、大社会的普通一员。烦,是吧,反正人人都烦,爱咋咋地吧。是的,看起来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

    【2】不行啊,如果甘于成为那乌合之众团的95%人群,那我岂不是太没点自我了。不成,我得仔细想想。对了,从当下来看,确实感到周围空气紧张、凝滞,大家都拼死拼活的。可是,从长期来看,只要我在一个领域努力成为最优秀的那5%,不就可以了吗?如此这般,胡思乱想一毛钱不值,我还是骑上马、低下头、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吧。不行动,胡乱想,不焦虑才怪呢!是的,想到了“长期”,不只看“当下”,付诸于行动,哪里有时间去焦虑呢?

    位于东京上野的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笔者曾经在那里看过一个大型展览——《生命大跃进》,从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母体,从植物到动物,从细胞到整体......整整3个小时,同行的两大三小都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人类太渺小了,比起生命的源远流长,人类的生命之河还只能算作小溪和小流;如果地球上相互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所有生命体绵延生息形成的大路径是大动脉,人类到目前为止经历的痕迹顶多就是毛细血管。

    容纳,以更大的无形的容器接纳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个体人,接纳自己的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接纳自己的所有特点(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接纳自己孩子的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接纳自己孩子的所有特点(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而这种接纳,不需要以爱的名义。因为爱与不爱,它们就真实地存在于那里。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去容纳,我们就会更客观更理性地解释并解决问题,否则永远在解释而解决不了问题的怪圈中兜兜转、无果果。

    (1)不拒绝。如果容纳是从更多维度将焦虑这个皮球“包起来”,那么拒绝就是不把“包起来”的焦虑“推出去”。

    拒绝是一种主观的、情感的对待事物的态度。不拒绝也是。只不过方向相反。

    如果我们容纳的这个行为有足够的理解力、坚持力直至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沟回:嗨,不就是一个焦虑吗,我也有过啊,现在偶尔也有,但是我已经把“焦虑”这个坏能量吸收了,用“面对”“放下”“持之以恒”“无所谓”“看长远”“行动大大于焦虑”等这些概念将它驱赶走了。即便我心里偶尔涌起“焦虑”的情绪,我也不会刻意把“焦虑”推出去。只要我把这些思考路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思维模型过一遍之后开始行动,“焦虑”就没有了(请把这段文字读上5遍、10遍,将自己真正代入去读,别嫌烦,除非你不想解决焦虑问题):“没关系,我也是大自然、大社会的普通一员。烦,是吧,反正人人都烦,爱咋咋地吧。不行啊,如果甘于成为那乌合之众团的95%人群,那我岂不是太没点自我了。不成,我得仔细想想。对了,从当下来看,确实感到周围空气紧张、凝滞,大家都拼死拼活的。可是,从长期来看,只要我在一个领域努力成为最优秀的那5%,不就可以了吗?如此这般,胡思乱想一毛钱不值,我还是骑上马、低下头、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吧。不行动,胡乱想,不焦虑才怪呢!是的,想到了长期,不只看当下,付诸于行动,哪里有时间去焦虑呢?”

    长期地可以地暗示自己这么思考、如此行动,“焦虑”这个皮球就会从篮球变成乒乓球,最后变成弹丸型玻璃球。等到这时,“焦虑”这个皮球威力大减,功力全无,而你心中满满地都是一句话:只要顽强地破罐破摔地接受自己的焦虑,焦虑就没有了!焦虑就不会影响你的思考与判断了!

    摄影家张望作品 摄影家张望作品

    正视而不排斥,容纳而不拒绝。

    立刻行动而不是立刻焦虑。

    做父母,永远在路上。

    让我们从不焦虑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文文妈王姐:您好!感谢关注,感谢支持!我是文文妈,王姐。
        【1】如果您对小升初关注,您可以添加我的简书账号,今后会有一系列文章发在那里。
        【2】如果您希望我给您推荐培训机构和老师,抱歉没法做到。
        【3】如果您认为我的分享有料有用,请您分享给焦虑的家长们,我替大家感谢您,您是我的贵人。
        【4】最近正在忙于撰写出版社邀约的关于小升初的图书,因此时间有限,无法一一回复。
        【5】再次感谢!让我们一起,让小升初不再焦虑、不再盲目。

      本文标题:重点中学开放日与家长的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kt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