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天才们”,考试时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题,他轻轻松松解答;工作中你认为天大的困难,他不费吹灰之力解决;甚至你母胎单身多年,他却早已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最让你懊恼的是你们之间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后你只能将这类人奉为“天才”,心里面认定他们有与生俱来的的非凡天赋。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答案既简单又枯燥:他们只不过在“刻意练习”。
一、天才是否真正存在?
我们听惯了“天才”这个名词,我们定义天才,就是与生俱来就有某方面非凡的天赋,那就是天才!那真的存在“天才”吗?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
比如: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本来被认为是万中无一的一种音乐天赋,结果通过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的研究发现,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所以“天才”其实是训练的产物,某领域杰出的人才并不是他有多么高的天赋,而是他付出了大量时间进行训练。所以,没有天生的“天才”,只有努力的天才。
那么只要不断重复的练习,每个人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吗?不可能!这就是我接下来来要说的,为什么是“刻意练习”而不是“练习”。
二、为什么是“刻意练习”而不是“练习”
“只要练习,就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这句话听起来虽然诱人,但是并非如此。研究表面,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可能比一些在本行业干得短的人稍微差一些。就像流水线工人,虽然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但并不都会成为大师。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的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那么怎样刻意提升?
三、怎样刻意练习?
1.有明确的目标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找到明确的目标,是真正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并且有可执行性,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并进行分解成任务。
2.可复制。你想要达成的技能,一定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已经有前人成功,并且有完整的一套经验。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你的难度 。
3.专注
想要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4.反馈
如果光是不断的机械性重复,除了自嗨以外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如果你想要准备考试,那么你需要定时测试。如果你想提升写作水平,你可以将作品投稿,通过阅读量和评论进行反馈,甚至你可以发给朋友,让他们指出你的不足。所以刻意练习,一定是有反馈工具的,找到你目标的“反馈工具”。
5.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所以刻意练习在舒适区以外,想要提升自己,就必须不断挑战更“高难度”。
6.心理表征
技能和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提升技能。就像所谓的成功学,你越自己能成功,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你越成功,你就越坚定自己的信念。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表征。
6.保持动机
新年计划是否写过很多次,那么你又完成了多少次?所以保持动机是投入到刻意练习中的人要面临的最大问题。记住,“意志力”根本不靠谱!
a.你想要保持动力要么强化继续前进的理由,要么弱化提下脚步的理由。
b. 当要放弃时,要相信自己能完成,试着咬牙再坚持,等过一段时间再“放弃”,可能那时你就不会放弃了。
c. 加入“打卡”小团体。可以将团体同志情谊和共同目标作为到达你自己目标的额外动机。
d. 精心设置目标。将目标分解成许多小步骤,并且每个步骤完成以后还会有相应奖励。这样的目标,更容易执行。
本书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学会了多少刻意练习的方法,而是告诉我们,所有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同样年龄也不是束缚进步的枷锁,只要你找对方法,刻意练习,未来就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