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年轻人该不该存钱,在有些人生经历的人眼里,这应该是个可笑的、根本不值得讨论的话题。兜里揣钱,心里有底。存点儿过河钱以备不时之需,不是自然的事吗?有这样想法的人一定都是从苦日子走过来或经历过人生磨难的,尝过没钱的滋味,也知道钱来的不容易,应该珍惜。
而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一出生就泡在蜜罐里。物质极大地丰富,要什么有什么。在钱财上父母更不会亏待他们,小时候零花钱是不断的,有钱的多给,没钱的少给,总之,像自来水似的,打开水龙头很少让人失望。
工作了,社会太平,生活安逸,身体健壮,转眼望去都是好日子,在丰富物质的诱惑下,谁还攒钱干嘛?享受当下最重要。
仅仅几十年之间,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年轻人的生活轨道一定是顺着及时行乐的观念往前跑,一路高歌;然而有个叫“意外”的家伙竟搬起巨石拦住了路,让人猝不及防,差点阴沟里翻了船。
这次疫情带来的超长版假期超过了人们最初的想象。现在春春暖花开,近两个月必须宅在家里的日子已经过去,各地都在推进复工复产,但一些行业受到冲击,社会完全恢复往日生机还需要时日,必将还有一些人处在待业状态。这不仅考验着人们忍受孤独的耐力,也考验着钱袋子的承受力。
网上段子手总结的好,这次疫情最好过的是谁?学生,大中小学生。在家一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40岁往上的人也不错,人生过半,小有积蓄。最难的是二三十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提前消费是他们的理念。不说填饱肚子,房贷、车贷就能压得喘不过气。
这次疫情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不是好事,对于患病甚至丢了命的人更是灾难,可是换个角度讲又未必是坏事。这次疫情能促使国家、社会、个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再沿着错误的路前进,从而避免更大的灾难。
对于个人来说,反思和调整之一就是不能及时享乐,得过且过,而要有忧患意识。“且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平时缺乏“救急救灾”的物质储备,谁在灾难面前都难以从容淡定。
当然,灾难不是年年有,危机总会过去。为了那不确定的“意外”存钱,不能尽情地享受生活,不是长痛换短痛吗?有的人一定认为得不偿失。其实,存钱不是节衣缩食;存钱,只是要每个月量入为出,小有结余。这样“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意外”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生活的小船才能依然悠然前行,而不致触礁翻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