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细读于文本深处,徜徉在生命旅途

细读于文本深处,徜徉在生命旅途

作者: 董艳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19:54 被阅读0次

    细读于文本深处,徜徉在生命旅途

        再次打开《王崧舟讲语文》,少了一些心潮澎湃,多了些许宁静的回归!或者更确切的说,在语文园地,我渐渐从不堪的山重水复稍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了!

        历经十年课改,语文课程改革处于一个高原期。一方面,有关语文课程的各种各样的先进理念,先进文化,先进做法,先进技术以至于各种派别都蜂拥般涌进我们的校园,灌进我们的大脑,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另一方面,课堂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各种局限,以及各种先进理念间的矛盾,各种派别之间的冲突扰得我们无可奈何,手足无措!此次国培学习,我就曾因理论学习在大脑中的混沌不清常常夜不能寐!一线的我们,渺小的我们,该如何是好?

        庆幸,从王老师那里,我顿悟:不必为理念的冲突手足无措,也不必为实践中的问题大伤脑筋,真正应该练的功夫应是——细读文本!只有把文本读通了,读深了,读透了,我们才能真正走进语文教学!

    细读文本,就是要走进文本深处,徜徉在语言之途。用王尧先生的话说: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细读文本,走进崇拜。文本细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涉及一系列深入,细腻的解读文本的方法,也关系到我们面对文本时所持的姿态和立场,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读文本的姿态和立场决定着我们的方法和策略。王崧舟老师于文中例举了三种细读文本的立场——

        作者崇拜。就王春燕老师的《桂花雨》细读为例,从琦君散文解读集萃起对琦君本人的简介,对琦君散文神韵——诗意,禅意,情意的解析到《桂花雨》的写作背景,结构层次,文笔特点,遣词造句都一一作了剖析。细读者,站在对作者崇拜的立场上,通过对文本细读,尽可能准确而忠实地还原和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价值!

        读者崇拜。鲁迅先生说:读红楼,经济学家看交易,才子看缠绵,革命家看排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育教学诸多实践中,语文教学多少都辐射着我们老师解读文本的影子,就《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窦桂梅老师另辟新径解读出“好好儿活!”。同是教学《清平乐 村居》有人以浪漫的儿戏曲为主调,有人则浓妆渲染伤怀的感时词。不管我们的知识经验如何?也不论我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在细读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牢记王崧舟老师的话:始终将自己我们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真实感受,平等意识等个人智慧融入其中,在文本细读中,走出一个成长中的“新我”!

        文本是创作的果实,文本是教学的源泉,没有它,作者无所栖身,我们也无所依凭,也正是它,将作者和我们连在了一起!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走向文本崇拜!

        文本崇拜。文中介绍了袁洪强老师在细读《枫桥夜泊》的处理:韵脚an是怅惘,愁哀的意味;在意象和意境的揣摩中对“愁眠” ,对“钟声”,对“客子”都给予了关注。从袁老师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文本崇拜式的细读就是把我们带进语言文字中去,慢慢走,细细品,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细读文本的方式很多,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文中发现自己,坚守自己,让自己活在文本之中。国培学习中的辩课经历之所以让我刻骨铭心,就是因为我坚守了自己对《姥姥的剪纸》的解读;坚持了对第一课时的定位!当然,在教学中,在细读中,我们既要坚持细读的多元性;还应允许经验的共享,把细读指向言语处;更不能忽视细读的兼容性,消化,吸收,评判他人的见解,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发现!

    文本细读是一种技术,需要我们修炼,也是上好课的根本。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敏感和警觉,也更有独立和自信,不迷信教参用书,不信奉教材分析,打开自己的生命,挑战自己,于细读中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解构自己,升华自己,细读自己!

        “激昂出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细读文本,就是细读我们自己,我们的文化视野,我们的言语禀赋,我们的审美旨意,我们的生命境界,我们的价值取向等等都影响着我们的细读!

        蜗牛为梦想而生,细读文本就是细读自己!细读自己就是细读我所遇到的农村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读于文本深处,徜徉在生命旅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d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