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作者: 诺鸫竹隐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05:22 被阅读17次
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学辛词本来想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压轴,但总有些意犹未尽,就以这首《丑奴儿》作为余音,大约不止绕梁三日吧。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人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词,未必人人都能体会到彼时彼地稼轩的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一一这就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这首词之所以流传甚广,怕是不只因为它的简短,也不仅因为他表达了他所处的时代一一他及他的同道中人心中的“愁”一一更是因为他也道出了不论处于何种时代,人类所广有的一种情绪,即是经历了一定的世事之后的“愁”。就像李煜的词,虽是表达了一个帝王从天上跌落到地上的一种极大反差所生的极端痛楚,同时也表达了整个人类的今非昔比一样,辛词中的“愁”,何尝不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为什么“欲说还休”?因为说不尽,也不好说,说也没用。为什么“却道天凉好个秋”?因为过去已然成为过去,未来还没有成为未来。用今天人们常说的话,大概就是:“还是好好地感受当下吧…”

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2019.6.10己亥五月初八

相关文章

  • 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学辛词本来想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压轴,但总有些意犹未尽,就以这首《丑奴儿》作为余音,大约不止绕梁三...

  • 飘洒的诗絮(一一三)

    今天再读陈维崧的另一首词 一一 醉落魄·咏鹰 清代: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

  • 飘洒的诗絮(一一八)

    说起来,接触并喜欢上散曲,是从元杂剧开始的。所谓唐诗、宋词、元曲一一元曲主要是戏剧和散曲。首先自然是《西厢...

  • 飘洒的诗絮(一一六)

    由前一则朱祖谋悼念戊戌六君子之一刘裴村的词,自然联想到谭嗣同的一首一一 望海潮·自题小影 ...

  • 飘洒的诗絮(一一九)

    《长亭送别》(二) 接前次所谓“说来话长”一一 《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

  • 飘洒的诗絮(一一一)

    今天我们学一首“300年来第一流”一一龚自珍的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

  • 飘洒的诗絮(一二四)

    今天,我们再读大剧作家王实甫的一首散曲一一带过曲: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代:王实...

  • 飘洒的诗絮(一二五)

    前面由词至曲,打住。今上溯读唐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

  • 飘洒的诗絮(一一二)

    今天,我们回溯一下清初陈维崧的词一一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

  • 飘洒的诗絮(一一五)

    有关纪念戊戌六君子的词,我们还是第一次接触。下面看一首晚清朱祖谋的词作。 朱祖谋 1857.7.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飘洒的诗絮(八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eoxctx.html